裕陵-清东陵中最奢华的陵寝
清东陵得集明、清皇陵之大成,那么乾隆帝的裕陵堪称清东陵之冠,因此裕陵也就成为人们来清东陵游览的必游之处。乾隆是大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继皇位60年,退位后又做了3年的太上皇,终年89岁,他在位时延续了清朝最后一个盛世。
裕陵自乾隆8年开始兴建,共历时了9年,消耗了约203万两白银。乾隆建造裕陵时正值大清的鼎盛时期,国库充盈,财力雄厚,所以裕陵的修建极尽奢华。据说,在建造裕陵时遍选天下之美料,广招四海之精工。其木料出自云、贵、川的名贵树材,石料采自房山的汉白玉石,砖料烧制于山东,金砖出制于江苏,就连地宫使用的土也是色纯细腻的“客土”。
清入关后,其帝王陵寝分为东陵和西陵。从顺治在此始建孝陵起,康熙在孝陵东南建造了景陵。随后,雍正也在附近为自己选定了陵寝,但还未开建,雍正将自己的陵寝改在了易县永宁山,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乾隆登极后,本想跟随父亲雍正,也在西陵选择自己的陵寝。但他又考虑到后世子孙们如果都效法他,眷恋父子之情而葬入西陵,则东陵势必香火冷落,园寝荒芜。为兼顾东、西两陵,他在东陵建造了自己的陵寝。从此,自乾隆以后清朝皇帝形成了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为“兆葬之制”。
,在中国古代社会,帝王的尊严
是至高无上的,皇家陵园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石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在离下马碑不远处是一座井亭,这里是清代祭祀时制作祭品的取水之处。
裕陵由于不能超越祖制,但它的规模仅次于孝陵,其建筑工艺都是精雕细刻,精美无比。裕陵的牌坊与孝陵的牌坊一样,也是五间六柱,但孝陵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高大无比。裕陵的牌坊为石木结构,比孝陵的石牌坊要小很多,但也很精致。夹杆石的顶部雕有望天吼,梁枋上绘有彩画。
过五孔神路桥,是裕陵神道上的石象生。据说,乾隆为了在自己陵寝前安放石像生,先在康熙和雍正的陵寝前安放。裕陵的石象生共有8对,文臣、武将、马、麒麟、象、骆驼、狻猊、狮子各一对,其规模虽不敢超越孝陵,比其父亲的泰陵,祖父的景陵还多3对。
双檐歇山黄瓦顶的小碑楼内保存着乾隆谥号碑,楼内的石碑用满、汉、蒙3种文字镌刻着皇帝的谥号。乾隆是清朝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平定了边疆的叛乱,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发展了国内社会经济文化,使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死后,其庙号追尊为“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过小碑楼,眼前的月牙河上有三座造型别致的三孔石桥。石桥的材质为汉白玉,稍有坡度的石桥中间较窄,两端渐宽。石桥建造华丽,雕刻精美,在石桥的栏杆柱头上雕有蟠龙和飞凤,下衬有云板。远远望去,变化多姿、起伏曲折石桥显得富丽堂皇。
走过石桥,穿过隆恩门,便来到了裕陵的享殿“隆恩殿”,这里是供奉乾隆的神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在清代,帝后陵的享殿才称为隆恩殿,妃陵寝称为享殿,王陵寝称为享堂。隆恩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宇黄色琉璃瓦罩顶,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隆恩殿座落在一座宽敞的汉白玉基座上,基座的正面有三路踏垛台阶。在中路台阶中央斜铺着一块巨大的丹陛石,丹陛石又称陛阶石,是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长方形大石头,一般是一整块石头,它帝王身份的象征。隆恩殿前的丹陛石采用浮雕工艺雕刻着“龙凤合欢”、“福山寿海”图案,其寓意为帝后和美,福祚绵长。
隆恩殿的汉白玉基座四周环以汉白玉护栏,护栏的栏板、栏柱、望柱上皆有精细的雕刻。基座各角均设有作为排水口的蚆蝦兽首,在中国古代,蚆蝦为龙的九子之一,由于它生性好水,因此常被雕刻在建筑物的排水口上。每逢暴雨,基座上的积水便会从蚆蝦口中喷涌而出,甚为壮观。
殿前平台上置有铜鹿、铜鹤、铜香炉,寓意着“六合太平”。“六合”出自庄子的《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由于在汉语中“鹿”和“六”同属平水韵入声一屋韵部,发音相同。“鹤”和“合”虽属不同韵部,但发音相似。因此,“鹿”和“六”谐音,“鹤”和“合”谐音。唐代成玄英认为:“六合,天地四方。”因此六合也指为“天下”,那么六合太平自然就表示了天下太平。
在古代,无论是皇宫还是府第,都是按“前朝后寝”的格局建造的,“前朝”是处理政务、举行庆典的地方,“后寝”则是生活起居的场所。而对于陵园来说,举行祭祀典礼的隆恩殿就是“前朝”,而陵寝门后的方城、地宫则为“后寝”。隆恩殿后的陵寝门建于三路石阶踏跺上,陵寝门中间为神门,是帝后棺椁进入的门,左边是供皇帝出入的君门,右边是供大臣通行的臣门。
进入陵寝门,神道上一座两柱牌楼迎面而立,这座牌楼是皇陵中属于礼仪性建筑的“二柱门”。在清陵中,二柱门是皇帝陵墓特有的建筑,只要看到二柱门就一定是皇帝的陵墓。二柱门的建筑样式为二柱一楼,门面阔一间,两旁方形石柱上雕有望天吼。据说,从道光皇帝以后,清朝的皇帝陵墓都取消了二柱门。
裕陵的祭台是用一整块青白石料雕琢而成的,祭台为长方体须弥座形状。祭台的上枋雕刻缠枝莲花,束腰上下雕刻仰覆莲花瓣,束腰刻琬花结带,下枋刻杂宝和吉祥图案。在祭台上放有石雕石五供,石五供出自明陵寝制度中,清陵沿袭明制,在陵内设置石五供。石五供为陵寝的礼制建筑,为石刻的香炉、花瓶、烛台,象征炉内香烟不断,瓶内鲜花常开,烛台神火永明。
方城是陵寝前的城墙建筑,城的上部建有垛墙,下部开有拱券式门洞,方城之后便是地宫的地面建筑宝顶。在方城之上耸立着高大的明楼,明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黄色琉璃瓦罩顶,金碧辉煌,显示了皇家威严与气派。明楼内立有用满、汉、蒙文字镌刻的皇帝庙号石碑
进入方城下方的拱券式门洞,顺坡而下,经过一条平整光滑的甬道,这条甬道是入葬时移入棺木的引路,尽头就是由九券四门组成的地宫。整个地宫为无梁无柱的拱券结构建筑,由1条墓道、4道石门和3个堂券组成。沿着甬道前行,就能进入游荡着康熙帝幽灵的地方,还有他为自己在那个世界享受的、已被现在的人们视作国宝文萃的精美雕刻。
进入地宫后,给我的印象就是地宫的奢华超出想象。地宫的每座门楼和石门都是用整块青白石雕琢,门楼半圆形的月光石上雕有佛像、执壶、雀翎、海螺等吉祥器物,瓦垅、出檐、横梁、吻兽都刻得十分精美。这些雕刻玲珑剔透,精致气派,意境深远,极具感染力,仿佛置身仙境,幽深、美好、吉祥、从容,让人感觉到那是福地化心的境界。
裕陵的地宫由由九券四门构成,从第一道石门开始,所有的平水墙、月光墙、券顶和门楼上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如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刀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像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
裕陵的地宫由由九券四门构成,从第一道石门开始,所有的平水墙、月光墙、券顶和门楼上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如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刀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像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
地宫四道石门上的八扇石门,均用整块的青白石制成。门上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有菩萨立像。菩萨身形优美,肌体丰满,头顶莲花瓣佛冠,梳着高高的发髻,长发披肩,两耳佩环,下身着飘逸长裙。赤脚于莲花之上,玉立婷婷,含情脉脉,既恬静又温纯。脚下水波涟漪,莲花怒放,活灵活现,观之似有香气扑来。
第一道门券两壁精雕的四大天王造像,栩栩如生,威武凛然,目光如电,不论站在哪个位置,它的眼神似乎总是在注视着你,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天王手持的法器,谐音代表着“风调雨顺”之意。南方增长天王手举宝剑为“风”,东方持国天王怀抱琵琶为“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为“雨”,西方广目天王手握水蛇为“顺”。四天王身披甲胄,威风凛凛地守护着地宫,充当死后帝王的御用奴仆。
二道门券两壁雕的是佛界“八宝”图案,这八件供器意为“八吉祥相”,象征着吉祥如意。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召唤天神;法轮,佛说大法园转、万劫不息之谓誓不迫转;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慈荫众生;白盖,佛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庄严佛土;莲花,佛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清净无染;宝瓶,佛说福智园满、具备无漏之谓甘露清凉;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除坏劫之谓福德有余;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吉祥如意。
抬头四望,九券四门的墙壁、券顶,经咒佛像、八宝花卉,洋洋洒洒,疏密得体,把个地宫衬托的深奥精微,扑朔迷离。布满了墙面和券顶的文字采用了阴文雕刻法,其雕刻端庄整齐,刀法遒劲有力。据说,地宫中共有古印度文字647个、藏文29464 个,堪称一座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只是自己一个也不识的,像天书般搞得我心惑迷离。也是我的不知,才免得了我不凡探究的冥想,让上天留下了一方神秘的光焰。
进入第四道石门,就进入了放置棺椁的主墓室,主墓室也称金券。阴冷晦暗且潮湿冥冥的地宫,被日光灯照的泛出煞白,更增加了恐惧的惊悸,如果不是游人的上下穿梭,很难让自相惊扰的心情平静下来。在艾叶青石的宝床上,原先停放着乾隆和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贵妃的棺椁,也许是被盗所致,少了两位贵妃的棺柩。
乾隆曾自诩为菩萨转世,满墙的佛像和梵文也无法淡化那充满于地宫的凡尘之情,而两位皇后和三位贵妃的入驻,弥补了这位名噪一时的皇帝死后的孤独。乾隆一生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41人,而与之合葬的只有5人。清宫规定:皇后、贵妃必须死在皇帝之前才能入葬地宫,若皇帝的金棺放入地宫后,便会封闭地宫的石门,砌死金刚墙,地宫便永世不再打开。随葬的后妃必须是皇帝生前喜欢的,如果皇帝不喜欢的后妃先于皇帝死去,也享受不到合葬的恩泽。
历史有时也会开些恶意的玩笑,正是乾隆这种豪华和奢靡,其陵墓才引来了军阀孙殿英,这位东陵大盗打断了乾隆的佛国之梦,静静躺在棺椁中的乾隆,似乎从没想到会有人走进他的地宫天堂,搅扰了他的安宁。菩萨、天王、法器,以及神圣的经文在火药面前失去了作用,陪葬的宝藏被抢掠一空,帝王及皇后们尸身弃置椁外。
裕陵没有专门给皇后建造陵墓,只是在裕陵西侧建造了一座妃园寝。绿色琉璃瓦罩顶的裕陵妃园寝是清代妃园寝中规制较高的一座,妃园寝中的一石一瓦,同样印证了乾隆时期的繁荣与富足,显现了大清王朝鼎盛时期的特色。裕陵妃园寝始建于乾隆十二年,乾隆二十五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前后建造了27年才完工。裕陵妃园寝从乾隆十七年葬入仪嫔起至道光三年葬入晋妃止,前后达71年之久。
裕陵妃园寝最初称为妃衙门,建有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享殿、琉璃花门、宝顶,妃园寝四周红墙环绕。乾隆二十五年,乾隆皇帝的宠妃纯惠贵妃死后,乾隆下令改建妃园寝,增建了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城,把园寝门及两侧的面阔墙拆除,改建到享殿两旁。
裕陵妃园寝内最著名的当属容妃,容妃也就是闻名遐迩的维族人香妃。乾隆23年,香妃的叔叔配合清军,平息了大、小和卓木叛乱,乾隆召见了这次平叛的少数民族首领,并特许其家族入京定居。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将香妃选入宫中册封为贵人,香妃的俊俏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后又晋升为妃。传说她玉容未近,芳气袭来,身体内常发出香气,浸人心魄。香妃是否遍体生香已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名维族妃子却是史实。在乾隆帝的众多妃子中,有一名维族妃子本不奇怪,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来了众多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许多野史故事,绘声绘影大肆渲染,竞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
裕陵最值得称道、最富文化内涵的是地宫。其地宫为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由九券四门构成。从第一道石门起到最后的金券,券顶、平水墙、月光石上都布满佛教题材的石雕图案,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四道石门上有八大菩萨像,第一层门洞券内平水墙上有四大天王像,明堂券顶部有五方佛,穿堂券东西墙壁上有相同的两组五欲供,明堂券和金券东西两壁的月光石上有八宝、法杵、宝珠、喇嘛塔、执壶等图案,还有用29,464个藏文和647个梵文镌刻的佛经咒语。这些石雕形象生动,布局严谨,刻技精湛,被誉为石雕的艺术宝库。在明堂券内东西平水墙下设有四组册宝座。金券内设有石制的须弥座形的棺床,棺床正中安设高宗的梓宫,棺下有金井一眼。高宗棺柩左右为孝贤、孝仪两位皇后以及慧贤、哲悯、淑嘉皇贵妃的棺椁。裕陵地宫对于研究清代陵寝、乾隆皇帝的生平以及佛教石刻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而裕陵地宫的未解之谜更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