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水墨动画鼻祖,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创造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特伟
特伟(1915—2010),原名盛松,中国内地著名动画导演、编剧、画家。1935年后专门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出版《抗战漫画》刊物。1949年担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组长。1957年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曾创作《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金猴降妖》等家喻户晓的动画精品,是新中国动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1995年,国际动画协会(ASIFA)授予特伟“终身成就奖”,他是首个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007期,内容有删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时刻,各路仁人志士以不同的方式号召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团结抗敌。有着敏锐洞察力的特伟及同时期的爱国漫画家,握起画笔画出了无数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漫画作品,为挽救祖国生命奔走呼号。特伟还是中国民族动画的一代宗师,壮大了中国动画伟业,给广大观众的童年时代留下了美好回忆。由特伟带领人马创建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更是中国动画的摇篮,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动画。
创中国动画之业
1949年7月,特伟作为美术界的代表,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振奋,深感自己的绘画有用武之地了。然而,本想在漫画事业上大展宏图的特伟却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病困住了。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袁牧之来探望他时,动员他去东北电影制片厂(即今长春电影制片厂)调理静养,有意引荐他到东影厂美术片组。一想到在长春可以和家人团聚,特伟便答应了下来。
特伟旧照
当时,曾在东影厂前身“满映”工作的日本动画专家持永只仁(中文名为方明)对中国美术片的创作生产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他带领全家留在了长春,手把手地教刚招进来参加培训班的学生学动画。可以说,方明对中国动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向没有开垦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崭新的天地。特伟不断地向方明讨教一些关于制作动画片的技巧、方法,特伟觉得这个日本人十分了得。特伟常说:“理想的工作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干什么就喜欢什么。”于是,乐于挑战自我的特伟愉快地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在美术电影战线上开始了新的长征。
方明旧照
1949年秋,以特伟为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美术片组在东影厂正式成立了。特伟担任组长,副组长是靳夕,方明分管业务,所有组员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个人。面对信息闭塞、人才匮乏、设备简陋等困难,特伟大胆设想:上海是个卧虎藏龙之地,能不能把美术片组移师上海呢?经过数月的准备,1950年3月,特伟率领着一支22人的队伍南迁到上海,隶属于上海电影制片厂。
1950年,特伟(前排左四)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时的大合影
1957年,文化部批准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为联合企业性质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下设江南、海燕、天马3家故事片制片厂和科影厂、美影厂、译制片厂等10个单位。在公司成立大会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宣布建立,特伟被任命为美影厂首任厂长。中国美术电影从此展开了一幅星光熠熠的绚丽画卷,甚至一度在世界动画领域里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
探民族形式之路
1951年,特伟完成了和方明联合导演的《小铁柱》,这也是他制作的首部动画片;1953年,他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动画片《采蘑菇》问世。这两部动画片,是特伟进入动画行业的起点,但他评价说:“水平一般。”1954年,他开始筹划拍摄动画片《好朋友》。这部黑白动画片耗费了他很长时间才完成,其中细节刻画赢得了广泛好评,然而从不满足于眼前荣誉的他对这部自己独立执导的作品仅仅打了及格分。
从左至右分别为动画片《小铁柱》《采蘑菇》《好朋友》的剧照
当时,整个中国都热衷于同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热潮,动画片也不例外。1955年,由钱家骏导演带领一班人马克服了重重困难创制的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受到世人瞩目,获得了许多荣誉。该片在第二年被送去参加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片展览后,国际动画同行们给予了不错的评价,但由于该片的动画风格模仿苏联动画片《灰脖鸭》的痕迹太过明显,以至于评委们误以为是苏联的动画片。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剧照
虽然是“中国制造”,却没有“中国韵味”,这让特伟以及为此部作品付出许多辛劳的工作人员感到很不是滋味。特伟清楚地认识到,单纯的技术模仿和风格仿照,缺少民族文化内涵,无法让中国动画片真正走向世界。因此,他坚定了内心酝酿已久的想法:中国的动画片就应该做中国自己的东西,必须摆脱模仿,走创新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号角吹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从此将扬帆起航了。
开“中国动画学派”之门
说来也巧,此时,特伟收到了著名漫画家、老友华君武刚写完的剧本《骄傲的将军》。该剧本短小精悍,把将军昏庸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非常巧妙地诠释了“骄者必败”的含义。特伟当即决定把这个剧本搬上动画银幕。
20世纪50年代,特伟(右二)在和设计人员研究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的角色形象创作问题
为了这部片子,特伟率领主创人员远赴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搜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材料,还去了位于浙江绍兴东南郊的会稽山山麓——大禹陵,亲身感受4000多年前的古国风情。他把我国的国粹——京剧作为该片的主基调,并强调说:“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不同于西方写实性的表演。”
这部影片从人物造型、背景设计到动作、语言、音乐等各方面,充分汲取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戏曲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色彩。影片放映后好评如潮,也增强了以特伟为首的中国动画人要以别具一格的形式亮相国际舞台的信心。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剧照
上海美影厂第二任厂长严定宪先生对此评价道:“中国动画要走向世界,就一定要有中国传统的民族形式。中国动画创造了‘中国学派’,这是特伟先生的贡献。这一点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几代中国动画人都是沿着这条路往前走,所以才能在国际取得这么大的声誉。特伟先生从提出口号到身体力行,对中国动画的影响很大。”
虽然《骄傲的将军》是“中国动画学派”在探索民族风格动画片之路上的一部成功的作品,但真正奠定“中国动画学派”享誉世界的地位的还是当属水墨动画片。
1956年,《骄傲的将军》主创合影(前排右一为特伟)
中国水墨动画鼻祖
1960年1月,汇聚了自上海美影厂成立以来所取得成就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城市巡回展出。在北京展出的最后一天下午,陈毅副总理也赶来参观。在看到了展板上齐白石的画作,又听到卢怡浩在介绍展览时提到厂里在做水墨画的试验之后,他当即表示:“如果你们能够让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这个消息传到厂里后,特伟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亲任组长,很快成立了水墨动画试验小组。
把写意传神的国画制作成动画片,一方面要保持水墨画的墨韵特色,另一方面就必须突破原有的绘制工艺,困难可想而知。特伟带领试验小组从分析水墨画的笔法着手,研究它的笔触结构,琢磨它的浓淡和虚实关系的表现方法,并结合绘画和电影的技巧……他们以厂为家,夜以继日地埋头于试验。不久,第一部水墨动画片试验获得成功,为后来拍摄水墨动画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特伟(右二)和张乐平等画家共同工作时的场景
后来,摄制组找到了一本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1959年出版的优秀低幼读物《小蝌蚪找妈妈》,故事通过小蝌蚪多次找错妈妈,最终找到青蛙妈妈的饶有趣味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蝌蚪变青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十分自然地告诉孩子们要全面地认识事物的道理。特伟十分欣赏这个故事,认为它适合拍成水墨动画片。摄制组便将其改编成了剧本,由特伟担任艺术指导、钱家骏担任技术指导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集体编导)就正式开拍了。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海报
该片的成功拍摄,在美术界、文艺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蝌蚪、虾、蟹等小动物,栩栩如生地活跃在银幕上,产生墨迹浓淡有致、笔法虚实相成的效果,打破了历来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方法,在动画片的历史上是一个壮举,宣告了一个全新的动画片种在中国的诞生,将当时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评价,更是获得了许多荣誉。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水墨动画片的诞生是动画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1964年,特伟又与老友钱家骏导演了水墨动画片《牧笛》,这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又一部杰出的水墨动画片。与上部片子不同的是,《牧笛》一改《小蝌蚪找妈妈》的童稚天真而赋予了恬淡悠闲的田园意境,仿若唐代诗人笔下的田园诗。这部耗时2年、长20分钟的片子,凝聚了特伟毕生的智慧,堪称特伟在动画电影上的一部真正的代表作。
1962年7月,特伟(右)和钱家骏(左)在研究《牧笛》的镜头画面
影片中的牧童和水牛的形象是根据著名国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简单而富有墨趣。李可染笔下的水牛,气宇轩昂,质朴无华,有独特风姿。虽说简练,但比起《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形象,这头水牛就显得庞大无比了,它整个身体的墨韵、笔触和层次,都要比前者复杂得多。
《牧笛》是特伟为了要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感受,自己提笔当起编剧,用抒情的笔触表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的一部作品。整个动画片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对白,贯穿全片的一直是优美的音乐旋律。从片头春光明媚的江南水乡到片尾牧童骑牛踏暮晚归,充盈观众耳朵的全部都是动听的音乐。
动画片《牧笛》海报
影片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诸多荣誉。特伟说:“中国的美术片之所以受到普遍欢迎,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愈有民族性,就愈有国际性”,这是他始终坚信的一条原则。水墨动画片的诞生,把美术电影的民族风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特伟的精湛艺术,不仅受到了国内观众的赞赏,也征服了国外观众,他们赞叹这是“一次令人神往的美的享受”。
动画片《牧笛》剧照
自从决定踏入动画之门,特伟就不甘于只做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或是自命清高的门外汉。在担任厂长期间,他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领导者和导演艺术家,在倡导、组织、直接创作和参与创作中国风格的动画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和杰出贡献,同全厂职工一同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辉煌的乐章。
1995年,特伟被国际动画学会(ASIFA)授予“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个获此奖项的中国人。
1995年,特伟被国际动画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