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
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流花湖公园占地54.43公顷,其中湖水面积占60%,绿化占陆地面积88%。流花湖公园现址相传是晋代芝兰湖,后成为菜田。1958年市政府为疏导街道水患,组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建成流花湖等四个人工湖,后辟为公园,除原有蓄水防洪功能外,还是集游览、娱乐、休憩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公园以棕榈植物、榕属植物、开花灌木及开阔的草坪、湖面与轻巧通透的岭南建(构)筑物相互配合,形成具有强烈南亚热带特色的自然风光。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中山桥
总面积:54万平方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类别:景点
简介
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建设历程
古老浮桥
1906年5月初,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与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代理兰州府傅秉鉴随即给升允上了一道条陈,请求对包修合同中的一些地方进行“考究”。升允看了条陈后,为表示慎重,同意与洋商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但同时他也强调,“不宜偏执己见,故破成议。”为了解除傅秉鉴等人和中方的疑虑,喀佑斯决定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合同因此暂缓订立。很快,工程师的勘测结果出来了,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一,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黄河铁桥包修合同,黄河铁桥的各项建设筹备工作全面展开,但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因此停止。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二,庄浪县举人牛献珠致禀彭英甲,请求停修黄河铁桥。他还列举了修建黄河铁桥在发生战争时的六大弊端。彭英甲对牛
1908年的黄河桥
献珠的观点予以坚决回击,认为建桥正当时宜,刻不容缓。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二十一,来自朝廷的朱批传达到了甘肃:“该部知道。钦此。”至此,黄河铁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在从天津到兰州的数千里路途上,一条由火车、骡马组成的运输长龙,翻山跃岭,风餐露宿,历时近两年,终于将全部桥料一站站转运至兰州……
经过华洋工匠共同努力,铁桥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
铁桥施工进入尾声时,护督毛庆蕃决定,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
1909年6月18日,两座牌厦竣工。每座牌厦均为三开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牌厦前后共悬名人匾额四块:其中由升允题写“第一桥”匾2块,分置南北桥头;另有“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为永久纪念这一伟大工程,在铁桥两头立了两块石碑,由升允撰文记述铁桥修建始末。铁桥建成后,洋务总局还花了52两银子,请人拍摄了54张铁桥全景照片,分送当
1940年中山桥
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有关部门阅存。
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二十五,陕甘总督长庚就铁桥工程用款上奏宣统皇帝称,包括包修价、运输价及各项支出费用,铁桥“实用库平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九十一两八钱九分八厘四毫九丝八忽”。
黄河铁桥之所以能历时近百年而雄姿依旧,离不开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
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黄河铁桥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
中国近代史上,甘肃人自主、自愿与西方人进行的此次纯经济、技术上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多有摩擦,但甘肃官员均能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沿用至今。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随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星夜抢修,于9月6日修竣通车。
1954年,国家拨款60万元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
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部分构件老化。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正拟对铁桥进行全面大修时,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重创,兰州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同时,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这一年,黄河铁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中山桥将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中山桥再次维修加固,并将桥体抬升了1.2米,不但进一步增强了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复通车,缓解了兰州交通的压力。
为了保障行人、游客通行的安全,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该桥从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重要意义
中山夜景
作为黄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梁桥,中山桥已集使用、历史和文物价值于一身。为了彰显百年老桥的沧桑和突出中山桥在兰州市城市建筑中的重要影响,2004年再次对中山桥进行了维修,对中山桥进行了新的灯光亮化,并在桥的两头修建了南、北两个广场。中山桥终于结束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光荣地退出了其承担的交通枢纽使命,正式变为步行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兴衰史的见证
1955年
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是黄河上修建最早的铁桥,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称。位于兰州市区中心白塔山下,南接中山路、南滨河路,北连靖远路、金城路,是兰州市区重要交通枢纽工程。中山桥建成后,时为黄河上游和兰州黄河两岸唯一的桥梁,方便了两岸经济生活,加强了兰州与西北地区各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旧中国,与济南道口铁桥、郑州铁桥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称中山桥,沿用至今。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中山桥自建成后,一直承担着兰州以至西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任务,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后,中山桥仍然没有从繁忙的交通中解脱出来,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车辆和行人穿梭其上。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但是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就有过修建铁桥之议,但因为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
进入20世纪,走向末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洋务。升允到任后不久,即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立了甘肃洋务总局,由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总局总办。正是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升允敏锐地意识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德商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正好游历至甘肃,双方一经接触,立即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桥价十六万五千两,不足左宗棠时的三分之一。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拟抬高惹争议
为了能够使大型船舶实现通航,兰州市交通部门提出建议,将百年中山桥整体抬高2.5米或将用于通航的桥孔抬高2.5米。12月6日,这一消息经本报报道之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是否能“抬高”?如果“抬高”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12月6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兰州市旅游局、文物局等相关部门。
兰州市旅游局:还是保持原貌比较好
“把中山桥抬高2.5米,能够使大型旅游船舶实现通航,对于发展和带动兰州旅游业应该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从其历史价值而言我认为还是保持原貌比较好。”兰州市旅游局副局长康清荣如是说。
康清荣认为,从通航这一目的来看,由于受到中山桥净空高度限制,黄河兰州段大型客船不能安全通行,如果将中山桥抬高后这一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就能够有更大的空间使大型旅游船舶安全通行,从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山桥毕竟有着极高的旅游价值和历史价值,还是保持原貌比较好。
同时,康清荣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白塔山公园正下方就是中山桥,是观赏兰州景色的绝佳之处,“铁桥白塔”也是兰州胜景之一,据旅游部门统计,每年来兰旅游的游客有300多万人次,而“铁桥白塔”自然是首选的景点,无论是游客还是来兰探亲者都要到中山桥上拍照留念,可能到中山桥的游客实际数字还要远远超过300多万人次。“站在桥上放眼可远眺白塔入云,收目可近观母亲河穿桥而过,在中山桥附近的桥南广场上也可将中山桥与白塔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如果将中山桥抬高后,这一景观效果会发生多少变化,有怎样的影响,这也需要进一步考察和论证。”
兰州市文物局:须严格按文物保护法办事
对于中山桥要抬高的建议,兰州市文物局则是以坚决的态度给予了回应:“中山桥是去年国家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其中一个,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兰州市也仅有4处而已,级别比较高,作为兰州市文物局,其责任就是更好地保护好这些文物。如果有关部门要将它修缮或是改动,必须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事。”
随后,记者翻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该法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其他用途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本报记者 李林娜
2009年12月6日,记者就兰州交通部门向市政府建议将中山桥抬高2.5米一事采访了兰州历史人文研究专家、兰州地方志办公室的邓明先生和兰州市城建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张国庆先生。
邓 明:抬桥过游船如“削足适履”
“什么山唱什么歌,黄河兰州段最适合发展羊皮筏子,就如威尼斯没有豪华游船只有‘刚朵拉’(一人摇的小船),绍兴的乌篷船,杭州的画舫一样很符合地方文化特色。抬高中山桥来适应豪华游船就如‘削足适履’,不但破坏了黄河文化,还招人耻笑。”邓明得知交通部门建议要“抬高”中山桥的消息后说。
邓明告诉记者,自2013年为止兰州市像中山桥这样的国家级保护文物已所剩无几,对于文物而言,它是原汁原味的,一次性的又是唯一的,不要说抬高2,5米,就是移动分毫便破坏了它本身具有的价值,凝聚在它身上的历史文化信息便荡然无存了。而且,兰州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这样弥足珍贵的历史遗存更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中山铁桥是到2013年为止全国唯一一座见证最早对外开放和中外技术合作的典范,它体现了兰州这座黄河上游的城市具有“奔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在20世纪初,便与德国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体现的是兰州开放的一面和先进的理念,这在内陆省份并不多见。而且,中山铁桥的文物价值不仅仅是事物本身,还有成套的建筑、财务档案,“软”、“硬”原始档案都是全的,这在全国都是唯一的。
他认为在黄河兰州段发展豪华游船不符合实际。黄河兰州段是畜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因此,它的特色应该是传统的“羊皮筏子”,在黄河兰州段搞豪华游船,有如到草原上开奔驰一样。黄河兰州段滩险、弯急、礁石多,水量又不很丰沛,更适合羊皮筏子。为此,邓明希望有关部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并对此事进行科学论证。
张国庆:引发兰州架桥高度新争论
“我个人认为,加高2.5米对景观影响不是太大。只要将高差过渡好是可行的,而且这样作可以发展兰州的旅游航运。但中山桥作为兰州的一张名片,加高对文物造成的损失有多严重,值得探讨。”兰州城建设计院主任工程师张国庆表达了他的观点。
张国庆说,抬高中山桥从工程技术角度来讲是成熟的,但是抬高中山桥无疑又产生了一个架桥净空高度的新争论,那就是黄河兰州段是否应按国家五级航道标准进行建桥?兰州能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新的、统一的桥梁净空标准? 张国庆表示,如果此次中山桥抬高2.5米适应了豪华游船通行,但是若干年后,这些游船又落后了,又有更豪华的游船要在黄河上通行,要让所有的桥梁都符合净空高度为8.5米的五级航道标准,那么是否要再次抬高中山桥?而实际情况是,城关黄河大桥、七里河黄河大桥都是以5米的净空高度修建的,抬高2.5米后的中山桥净空高度将达到5.1米,届时,这3座桥会同时成为更豪华游船的“瓶颈”。
他举例说,拿正在论证的“白云大桥”来讲,如果按照五级航道标准要求架桥,白云大桥就会高出堤岸近6米,这无形中给原本局促的市区架桥增加了难度。
张国庆最后建议,兰州市建委应该会同规划、交通、水务、航道管理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结合兰州实际,论证一下五级通航标准是否适用于黄河兰州段,并制定出最符合黄河兰州段的架桥净空统一标准。
百年庆典
2009年8月26日,中山桥迎来百年庆典,横卧于黄河之上的她,在绿树、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喜庆而迷人。虽然庆典活动上午已经结束,但中山桥上热闹、欢快的气氛直到下午依然非常浓烈。中山桥100周年庆典图片展前人头攒动,抢购兰州黄河铁桥百年纪念邮折的市民激情高涨,而且,百年庆典纪念碑前留影的市民、游客排起长队,游人流连忘返于中山桥,在喜庆中细细品味着中山桥那沧桑的百年历史。
展明身世
当日下午3点20分,中山桥上游人川流不息,中山桥100周年庆典图片展现场吸引着许多游人驻足观看。“在我的印象中,中山铁桥刚建成时就是现在这个模样。看了图片展后我才搞清楚,100年前的中山桥没有现在桥体上的拱形部分。”一位20岁左右的男子歉意地说。记者注意到,他在一张“民国时期未加拱的中山桥”老照片前端详了好长时间。男子说,他是一名普通市民,由于平时喜好体育活动、网络游戏等,对兰州史志类知识了解很少,而对中山桥的修建、维护、加固等演变过程更是一无所知。
“很庆幸,借着铁桥百岁庆典机会,看百年图片展了解铁桥身世补上了解中山桥历史这一课。”该男子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中山桥100周年庆典图片展的照片一字排开在中山桥两侧,过往行人无不仔细观看,不少人翻拍这些印证了中山桥沧桑经历的珍贵照片。“这是我第一次如此集中地看到关于中山桥历史的照片,机会很难得。我事先准备了DV,观看时我把这些照片全部拍下了,以后刻成光盘保存起来。”逐张拍摄庆典图片展的市民李小平说。
留雄姿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几乎在现场的游人都拍照留影,而在铁桥百年庆典之日才亮相的中山桥百年纪念碑成了大家的新宠。一时间,在纪念碑前照相的游人排起了长队。一名老人拍完照后,转身来到纪念碑后面,他触摸着纪念碑,久久不愿离去,他仿佛要用手指感触到铁桥经历的蹉跎岁月。“今生我再没机会看到铁桥如此大规模的‘过生日’了,铁桥不仅连结起兰州南北交通,也对兰州经济发展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我们应该为它庆功!”老人激动地说。“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铁桥雄姿依然壮观,我要在铁桥百年庆典这天,多多拍些照片,留住它的雄姿。”市民汪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当天早早来到中山桥,选了很多“有利地形”给中山桥拍照。而随着暖阳的西移,在明媚的太阳光衬托下,铁桥更加雄壮,游人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山桥,在百年庆典喜庆氛围的感染下,流连忘返于中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