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汉称朱德为老朱,两人是何关系?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1960年,罗忠文自湖北一村庄远赴千里迢迢到达北京,待到达中南海的门口之后,便赶紧上前去问警卫员:“老朱呢?”罗忠文要寻找的这位‘老朱’,正是朱德本人。朱德因有事不在,是由罗瑞卿接待的他。见到罗瑞卿之后,他气都没有喘匀便诉说了他们村子现在的情况,“湖北省咸宁县饿死人了。我利用田边地角种点粮食,被生产队没收了。”思忖片刻,罗瑞卿给出了解决办法:“这两年国家在还外债,有点困难,以后会好的。你回去告诉当地干部,田边地角可以种粮食。”得到罗瑞卿的提示,罗忠文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向当地反映了情况,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央指示湖北省打开了国库,给群众分发救济粮,群众吃不饱的问题得以解决。
此时的罗忠文已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耄耋老人,他常年居于家乡,为自己家乡的建设而出力。别看他只是一个衣着朴素、步履蹒跚的老人,他曾经的履历却是相当辉煌的,与朱总的结识,罗瑞卿亲自接待,这都与他的过往息息相关。
朱德
他在年轻的时候,曾跟随着红军队伍一起长征,与朱德朱老总曾相互救助过彼此,情谊非常深厚,除此之外,彭德怀司令还曾为他颁过奖嘉奖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他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离开北京回到家乡的,他在家乡也一直都很低调,安安心心地为乡亲们服务,从不去宣传自己的这些过往。这次请求朱总帮忙也是因为形势所迫,他实在担心如果不尽早解决问题会变得更加麻烦,因此,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与朱总之间的不解之缘
1937年,罗忠文被分到八路军总司令担任炊事员,负责领导们的日常饮食。但这只是大家的固有印象,事实上,他们所需负责的却不只这些事情,在关键时刻,他们也是需要拿起真刀真枪作战的!罗忠文便是在做炊事员的这段时间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次我军与日军交战之时,因人手不足,罗忠文便成为了作战的一员,与厨房灶台相处了一段时间,并不能够使他就对杀敌生疏,这些作战的经验都是融入骨血的,他手上累积的薄茧,便是最好的证明!
当他沉浸于专心作战时,却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如今敌人都已经歼灭,但是再去找总队却是存在着一定危险的,很可能会被敌人发现,罗忠文决定暂时不去找部队,免得暴露。连日作战,他自然也不可能毫发无伤,而他所处的地面,陈列着好几具尸体,身心疲惫之下,罗忠文做了一个决定,躺在尸体身上睡觉,混在尸体堆里也不易被人发现。
率先发现罗忠文不见的人是朱老总,他既心系天下,也关心着周围同志的安危。罗忠文平时作为炊事员尽职尽责,对他们的生活照顾得非常周到,也时不时地会跟朱老总聊天,朱德对他的印象很是深刻,在发现他不见后,朱德很是担忧他会遇到什么危险,会不会已经丧生与敌人的枪口之下?于是他们很快就出发去寻找罗忠文,最终在尸体堆里找到了罗忠文,见到他安全归来,朱老总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次其实还是很危险的,如果不是朱德发现,那么恐怕此刻的罗忠文已经凶多吉少了,朱老总也算得上是他的救命恩人!
罗忠文对于朱老总这次的恩情,非常感激,他下定决心要全力帮助朱总,全力以赴,肝脑涂地!而这个机会也很快就来了。他们在途经一条湍急的河流时,因为没有桥,他们只能选择游过去,大多数人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人,更何况经常打仗,这点事情,于他们而言,自然是小菜一碟,但是朱老总毕竟年事已高,而且他不会游泳,正当大家犯难的时候,罗忠文站了出来,说让他来背朱老总过河吧,他保证能够安全将朱老总送达!朱老总看着眼前拍着胸脯的罗忠文,内心也很是温暖。后来,朱德在罗忠文的帮助下,顺利地过了河!
红军长征(油画)
两个人也算得上是互相帮助了对方一次,因而,罗忠文在每次遇到朱总的时候都觉得非常亲切,两个人见了面也经常会聊天,朱老总是领导,但是罗忠文面对他却没有丝毫的放不开,朱总伟人亲切,毫无领导架子,何况两人之间有着之前的经历,总会更加的亲切一些!罗忠文在朱德面前说话,向来都是有一句说一句,从不打腹稿或者小心翼翼,他时常大大咧咧地跟朱老总开玩笑。而朱德通常也是开怀一笑,并不介意!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之间变得非常的友好,罗忠文发自内心地崇拜朱德老总,而朱德也欣赏罗忠文这个憨厚老实却又默默无闻做贡献的性格!也正因为如此,罗忠文才会遇到问题后就去寻找朱总请求帮助,而且亲切地称呼朱总为‘老朱’。
虽生于一隅之地,却负隅顽抗
罗忠文之所以参加革命,与他的出生脱不开关系。他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县罗家嘴村,那里只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子,他的家境同村子里的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属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克扣着过生活。生活上的苦涩是饥饱不被满足,衣物不够保暖,这些尚可以忍受,毕竟大家都过着这样的生活。然而,精神上的压迫却是无法纾解的痛苦。出生贫困的人,似乎天生就要低人一等般,他们在地主的手下干活,付出时间与精力,所赚的生活费却总被地主克扣,除此之外,还要忍受地主长期以来的刁难,压迫,他们是给钱的上帝,是高高在上的施予者,他们锦衣玉食,吃穿不愁,而街上却充斥着饿殍难民,可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罗忠文对于这种状况是愤恨的,却也是无奈的,他连自己的吃穿都管不了,又哪里来的精力帮助别人?身处黑暗的人,又如何去温暖路边的影子?他痛恨这样的旧社会,却只能屈从于那些从祖辈流传下来的规则,他无力打破!然而,就在这样日复一日饱受压迫的黑暗社会里,他窥见了一丝亮光。他加入了农民协会中,他看到了高高的围墙以外的他不曾见到的世界,那里宣传着平等、民主,那里夸赞着劳动者的无限荣光,那里的人,正在努力的革命,想要拯救在围墙之下的人。罗忠文被这个世界吸引了,那里虽然也有战争,有革命,有血腥,有炮火,可他们却又在做着无比伟大的事情,是值得人穷尽一生去争取的,冲破围墙后的,那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罗忠文确定自己会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他要加入到这个世界中,他要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而奋斗终生。1932年2月,他就作为农民军的一员,加入红军第三师,至此正式成为红军的一员,跟随着红军的队伍一起打游击战,他有早些年在农军作战的经验,因而长征虽苦,但他基本还能够适应节奏!
长征的一路是非常艰苦的,泥泞的坑,崎岖的山脉,危险的桥头,寒冷、饥饿,不知何时会出现的敌军,随时都要面对非常紧张的局势,这些都是莫大的考验,长征途中,有许多同志因为太过难捱而倒在了半路上,每当回忆起那些一起作战的同志,那些一起鼓劲儿的热情岁月,那些为了革命而不顾一切燃烧的过往,那些故事在记忆的梗上生根发芽,时间只将他们变得更为深刻!那是一段永远都会热泪盈眶的岁月!
人高马大的队伍里,罗忠文只有一米七三,在其中并不起眼,但是他所发挥的作用却叫大家都无法轻易小觑,平时的他是默默无闻的,但在需要干活时,他却永远都是非常积极的,仿佛没什么能够难倒他,没什么能够让他退缩。战马过不去的沼泽地,他负责拿板子垫在沼泽地;重若千斤的行李,他毫不含糊,拿起来说走就走,从无半句怨言。这段岁月也许并不如他在受地主压迫时轻松,但是这是他所向往的革命,即使辛苦,但也值得!他的可靠,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这也备受大家所赞扬!
彭德怀亲自为其颁奖
罗忠文除了与朱德朱老总是好友之外,他与彭德怀将军也曾发生过一些故事,彭德怀非常欣赏他,还亲自为他颁奖。那是在1938年,抗日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举国上下炮火连天,罗忠文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奔赴山西抗日前线。日军凶残狡诈,抗日形势十分严峻,每次行动都变得非常危急,彭德怀等人到达之际,尚来不及缓冲,也没有了解到具体情况,狡诈的日军便已经闻讯赶来,发起进攻,部队陷入了非常被动的状态,日军完全将他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最关键的是,彭德怀岁身体的公文包内还装有许多重要情报没有来得及销毁,一旦泄露,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因而,一定要想办法转移这些情报,而如何转移呢?转移的人又该交给谁呢?
看了一圈跟随着自己而来的将士,个个都是热血的少年,亦有一腔的爱国热情,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但光有热血还不行,此人还需要有谋略,要懂得随机应变,同时,也绝不能是引人注目的存在,目标大的话,即使想要保护情报周全都恐有心无力。彭德怀仔细思虑之后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罗忠文,罗忠文之前在长征中劳苦功高,深受大家赞许,他自然也是听在耳中,他相信他是一个非常靠谱的革命伙伴!
罗忠文自然也知道公文包里的东西有多么的重要,同时也知道,彭德怀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才会将如此重要的文件交到自己的手中,因而,他自己也下定决心,一定会好好保存这份文件,一定不会让他有丝毫的损失!这份公文包包含着大量的资料,足足有三十斤重,他自己身上也背着一个包,如果同时背两个包,会显得非常引人注目,因而,罗忠文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包扔了。
不幸的是,这次转移过程中,罗忠文又一次与部队走散了,这次的情况比上次更加的危险,这次敌人就跟在他们的身后,罗忠文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为了确保安全,罗忠文此次藏身于一个山洞中,在山洞中,他一直注意观察局势,直到两天后他才找到机会脱离敌人的视线。
离开敌人的视线后,他便迅速前进,片刻不敢耽搁地追随部队的步伐,花了整整六天,他才终于追上来。在途中,他多次感到非常疲惫,但是要先安全送达情报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告诉他先不要歇着,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好好休息,毕竟这是非常重要的文件。追上部队的身影后,罗忠文只觉得已经精疲力竭。彭德怀看着罗忠怀疲惫的面孔,脸上还有着许多汗渍擦过后的痕迹,再看看保存完好的情报,都非常完整的在公文包里,一丝破损都没有,彭德怀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他没有选错人,罗忠文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他交代的任务,的确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人,他当场便夸奖了罗忠文。
罗忠文送完情报之后因为体力不支便去休息了,待他休息好之后,彭德怀专门来了一趟,他带来了30元的边币,这是对罗忠文此次出色表现的嘉奖。收到奖旗的罗忠文非常的激动,这种成就感是莫大的,这种肯定让他整个人都充满了快乐,他也是一个为人民做贡献的人啦!
毅然回乡为家乡做贡献
1949年,罗忠文已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了,身经百战的他已不再像年轻力壮时一般可以肆意挥霍,加上身上有多处旧伤,中央都规劝他在北京修养,然而,拼搏一生的罗忠文此刻却只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去看看。他常年漂泊在外,不曾回到自己的家乡,来看一看如今的山水是否和他离开前一样,不曾饮故乡的水,不知是否和记忆中的一样,门口的树应该已经长得高高得了吧,他真想去看一看……
对于他的想法,组织自然也是尊重的。考虑到他的许多功劳,组织决定让他当他所在的乡镇的乡长,被他给一口回绝了。他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妻如此,不如把机会让给更加有能力的人,让他们带领他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就这样,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一生致力于革命,组织念着他的贡献,为他搭建了新的房子,每年逢年过节总会来看望他老人家,是否依然健康,他健康总会让人松一口气。
罗忠文本人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组织待他极好,但他并没有去住县委造的房子,他常常觉得自己过惯了苦日子,生活不必如此讲究,倒不如把机会送给更加需要的人。比起住豪华的新房子,他更加愿意去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将家乡的生产搞贡献,这也算是为组织减压了!有了想法他便行动了,回乡之后,他就在家门口栽种水稻,带领群众开荒,还经常跟村里的年轻人讲述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故事,告诉他们革命的艰辛,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要相信,幸福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告诉这些年轻人们可千万不要忘记毛主席他们。在罗文忠的带领之下,他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他自己也非常的自豪。
本来“采菊东篱下,悠然家南山”的日子过得非常地怡然自得,他也十分享受,可不曾想,他的家乡出现了问题,他心急如焚,思前想后,他决定直接去找中央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也幸亏有了他的奔波,这个问题才能够被很快解决,他跨越山河来中央求求帮助,拯救了处于困境中的人,村里的人对他都非常的感谢。
一直以来,他都任劳任怨带领大家,他看似饱经风霜却始终充满热忱,他老实本分内心又充满力量,那些或许来自于他的生命阅历,是始终屹立不倒的,是坚韧不拔的,他向来都是非常大方的,他带着乡亲们把生活水平提上去,这次还解决了这么棘手的问题,实在值得人的尊重!他是平凡人中的英雄,他的一生亦是伟大而精彩的,他推翻了旧时代为他缔造的藩篱,穿越了战争的炮火,他曾用他手中的枪支歼灭敌人,也挥起了农具挥洒汗水,他也穿梭于灶台之间为战争中的英雄做热的汤菜……
每一个看似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也许曾经用他瘦弱的脊背扛起重担却没有丝毫抱怨,平凡人物也有英雄梦想,他们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