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后代被杀戮殆尽,全国屠杀司马氏,司马家族到底得罪谁了?
以历史为镜子,则可以知晓朝代之更替,历史有如滔滔长江大河奔流不息,在魏晋的历史的洪流中,朝代更替仍然在上演着。曹魏政权后期,政治统治阶级日益骄纵腐败,阶级矛盾也随之尖锐起来,在当时的曹魏政权阵营内,有着截然对立的两大派别。
一派是以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为首的司马氏集团,另一派是以年少的曹魏皇帝曹芳为首的曹氏集团,两个派别针尖对麦芒。
司马懿、曹芳
公元249年,曹爽等曹魏重臣陪同皇帝曹芳出城,前往魏明帝陵祭拜,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但是他并未直接登上皇帝之位。
为了不激起众人之怒,他选择了不夺位、以司马世家掌权控制皇帝的道路,但令司马懿没想到的是,即使他发动政变没有篡夺帝位,他的这种世家作为,已经得罪了一个狠人,而这个狠人最终也将司马氏一族屠灭。
晋代魏而立
公元249年,司马懿率兵发动政变,曹魏朝臣曹爽三族被灭,年少的皇帝曹芳也沦落为了司马家的傀儡皇帝。司马懿一边通过控制曹芳,来控制天大全,另一方面竭尽所能的安抚各大世家,以防激怒他们使他们变得同仇敌忾,因此世家大族的根基也越来越扎实。
高平陵之变
公元251年,也就是司马懿夺权的两年后,司马懿逝去,大权皆聚拢于其子司马师,司马师掌权之后,废掉曹芳,拥立曹髦,继续司马家族的傀儡统治。没过几年,司马师也身死,他的弟弟司马昭接过大权之位,从公元257年到公元260年之间,司马昭已经将忠于曹魏政权的大将忠臣,屠杀殆尽。
曹髦见势不妙,再加上不愿为傀儡的想法,率领几百仆从死战,最终被杀,司马昭转立曹奂。之后司马昭发兵灭蜀,蜀汉之主扶不上墙的阿斗不战而降,姜维假意投降,实则准备发动军中兵变,但兵变却失败了,姜维自杀,蜀汉就此被灭。
直至公元266年,曹魏政权才真正交接到司马氏的手中,司马炎成功上位,是为晋武帝,司马炎深知自家的皇位是以世家为基础,篡夺而来的。
为防止其他人模仿,便封各宗室为王,不封王不要紧,一封王却给西晋带来了灭顶之灾。
八王之乱起,五胡乱华始
灭掉孙吴后的西晋,行事越来越嚣张,全然不能顾全大局,强者为君的想法在司马宗室成员的头脑中野蛮生长。
但八王之乱的真正导火索却是晋惠帝司马衷和丑后贾南风,司马衷由于有些痴傻,没有能力管理朝政,也不愿管理朝政,贾南风肆意专权、横行宫里。贾南风联合汝南王和楚王,杀害司马衷的太傅杨骏,不顾婆媳情谊,将杨皇后贬为庶人,还胆大包天的坑杀了国之储君。
司马衷
司马衷的不作为或者说不能作为,致使大权旁落,贾南风大权独揽,导致西晋王朝上下一片混乱不堪,君不君,臣不臣,八王之乱这场闹剧持续了十六年之多。
而在八王之乱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时,周边五胡得以壮大发展的机会,开始内迁乱华,在纷乱的大背景下,西晋王朝摇摇欲坠,直至公元317年覆灭。
东晋立而刘裕出,司马氏惨遭灭族
西晋覆灭后,司马宗室成员司马睿幸运逃出,于西晋覆灭的同一年在建康重建政权,这也就是我们在历史上所称的东晋王朝。由于东晋王朝刚刚建立并不稳固,而当时的世家大族实力又颇为强劲,司马氏不得已依靠世家大族为基础,稳固朝政。
司马睿
也由此兴盛起了东晋的四大家族,分别是王、谢、桓、庾,这四大家族是东晋最为强劲的四个,稍小些的家族势力也是盘根错节,门阀政治也随之加深。
按照魏晋朝代更新的规律来说,下一个王朝,应该也是出自某个世家大族,而当时的世家大族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四大家族之一的桓氏便先打了个样。王谢庾三族衰落,桓氏强劲,因此桓玄叛乱,轻松地灭掉了东晋,但是此时桓玄还没有意识到一个狠人地存在,这个狠人也就是刘裕。
不久刘裕便纠结天下志士击败骄奢无能地桓玄,拥立晋恭帝,打着晋的旗号,四处征伐,表面上忠心耿耿,实际上内心的如意算盘早已打得很清楚了,刘裕要的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的只是睥睨天下。
刘裕北伐
果不其然,所有的障碍被扫平之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而立,并且十分看不惯以阴谋诡计篡位的司马氏,以及他们以世家为根基的方式统治方式,也是由于对世家的痛恨,刘裕屠灭了司马家族。
结语
历史的长河还在东流,封建王朝的更替到了刘裕这儿,并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刘宋政权在59年之后,被齐所取代,而朝代的更替也仍然在演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