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风敢死队的“神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熟悉二战史的人一定不会对“神风敢死队”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了。在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逐渐处于劣势,本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武士道精神,日军开始垂死挣扎,而组织自杀式敢死队就是其中的招式之一,这种近乎疯狂的行为甚至还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1944年莱特湾海战上,神风敢死队因成功的以少数几人的代价击沉了美军的2艘航母而一举成名。虽然这种成绩无法撼动日军在战场上的败局,却给最后挣扎的日军打了一剂强心针。那么,“神风敢死队”这个名字是从何得来的呢?“神风”又有何历史典故?后文将为您逐步揭晓。
一、“神风敢死队”与“神风”的典故
神风敢死队源自日本“特别攻击队”项目,其主要通过战斗机“孤狼”式的袭击,对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攻击的特别攻击队。神风攻击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支,因为其在与美军的莱特湾海战取得的成功而闻名。
它于1944年10月21日设立,最早有24名成员,下设大和、敷岛、朝日、山樱四个小队。其使用的战斗机多由轻型轰炸机或战斗机改装,设备简陋,攻击力弱,但通过自杀式袭击,可以产生非同小可的效果,通过利用日本青年士兵对于战争的盲目热情和鼓吹“武士道”精神,来为日军带来了利益,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相当不人道的。
“神风敢死队”的名字渊源于元世祖忽必烈的元日战争,1274年和1281元朝曾2度联合其附属国高丽发动对日本的征伐战争,但因为还是突如其来的台风,导致元军舰队损失惨重,加之元世祖忽必烈的逝世,使得元朝的征日活动最终搁浅。在日本看来这是一场重大的胜利。日本人也据此,称这场台风为“神风”。
认为这是日本的应神天皇的灵魂所掀起的“神风”击溃了元军。而时间转到数世纪后的1944年,日本在与美军进行的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甚至美军的攻势已经逼近日本本土。在力量的天平逐渐失衡的情况下,战争的胜利似乎只能寄希望于“奇迹”或“神迹”。这时候日本人开始重拾“抗击元寇”的历史,希望再次扭转败局。
然而,此时此刻的历史大背景与元日战争完全不同。且不说科技和军事水平的进步,使得战船利炮足够坚韧以抵御各种自然现象所带来的不测,台风再也不能成为影响战局的关键要素。太平洋战争的性质也与元日战争完全不同了。
首先,太平洋战争是一场现代战争,其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全球时代,太平洋战争更是当时全球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现代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必须为其所犯下的历史罪行进行系统性的清算。
其次,太平洋战争的性质与元日战争完全不同,元日战争是本质上是一场抵御外敌的战争,日本被迫卷入了这场战争,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而太平洋战争日本却扮演着施暴者的角色,站在非正义的一方。因而,将元日战争与美日太平洋战争等同视之,日本可能太过一厢情愿,寄希望于“神风”更无异乎缘木求鱼。
而“神风敢死队”的结局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这一次,神风并没有给日本人带来奇迹,在初期展现了些许成效后,日军强弩之末的本质便暴露无遗。随着美军逐渐获得对付这些“孤狼行动”的经验,以及美军逐绝对的数量优势的确立,神风敢死队逐渐效果不彰。
神风敢死队的信条和精神也越来越受到队员的质疑。最终,神风敢死队随着日本的投降走进历史,主导神风敢死队的大西泷治郎,为对他推出的战术造成的约4,000名日本青年的死者及其家属致歉,并在刻意不请人介错的情况下切腹自杀身亡(介错即在日本切腹仪式中为切腹自杀者斩首,以让切腹者更快死亡,免除痛苦折磨的行为过程)。
神风敢死队的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也在也在日本投降后宣布进行最后一次神风攻击而被美军击落。
二、元日战争与历史上的“神风”
谈完神风敢死队的历史,让我们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这个“神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神风有何神奇之处呢?这又与前面提到的元日战争密切相关了。
公元1260年,忽必烈宣布继位蒙古大汗,并宣布建号“中统”,将蒙古帝国的扩张方向确定为亚洲东部,位于南部的南宋以及位于东部的高丽和日本成为其主要目标。1259年,高丽抵抗蒙古人的武人政权倒台,高丽外交完全倒向了蒙古帝国(也即后来的元朝),成为其藩属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并建都大都(今北京),攻打东方的日本成为其重要目标。
1274年8月,第一次元日战争爆发,忽必烈任命凤州经略使忻都、安抚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三万大军远征日本,史称文永之役。元军随后轻松地登陆对马岛,取得了侵略日本的跳板,但在随后征伐九州的时候,遭到了日本武士领主的顽强抵抗,日本武士利用对于海战和地形的优势在抗元斗争中也并没有落下风。
另一方面,元军虽然在战术和兵器上拥有优势却在后勤补给上却问题严重,元军擅长的铁骑也难有用武之地,这已然埋下了元军失败的隐患。在数日抢攻无果的情况下,最终忻都决定撤退,但就在撤退当晚,元军却遭到了“神风”的袭击。
“会夜大风雨,战舰触岩崖多败”,强烈的台风,摧毁了元军的攻势与船只,且多数元军也不识水性,最终元军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逼退回了中国。
这次战败后,元朝开始重新思考征日事宜,作为元朝东征重要力量的高丽也并不想继续进行劳民伤财的征日活动。但元朝向日本派遣的使者被日本斩首,这大大的激怒了忽必烈,在短暂的缓和后,忽必烈开始积极筹备第二次进攻。
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基本控制了整个中国,拥有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征日活动。再稍作准备后,1281年春,元朝发动了第二次征日战争。在这场战役中,元朝先后投入蒙、契丹、汉、高丽等10万余人,规模和准备程度都远超第一次。
而另一方面,日本在经历第一次战争后也进行了长期充分的备战准备。日本广建碉堡和防御工事,延长阵地,死守登陆点,使得元军长时间不能突围,这场战争再次演变为持久消耗战。
时间很快进入夏季,又到了台风盛行的季节,长达数日的台风使得元军战舰尽毁,登陆日本的军队瞬时成为瓮中之鳖,被赶来的日本武士围剿,最终元军战士大多战死,数万士兵被俘虏。
经过这场战役,元军主要的攻日力量被消耗殆尽,加之,蒙古在南方对越南用兵的失利,忽必烈的征日计划暂时被搁置,而这之后,蒙古逐渐把对外征服的经历转向对中原地区的治理,随着1294年忽必烈去世,元朝的征日计划就此终结。
从上面元日战争的经过中我们可以看出,台风在两方战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日本而言,台风保护了日本免受蒙古人的侵略,是当之无愧的“神风”。
三、为何自然现象的“台风”会被神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日本传说中的神风,事实上就是台风的神化而已。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神化和崇拜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饱受台风的侵袭和伤害。台风的强大也激起了人们的敬畏与好奇,因而台风一直是日本妖怪神明的重要内容。
比如妖怪一目连,就被广泛的记录在《古语拾遗》、《日本书纪》、《播磨国风土记》等异志奇书中,相传他是天津彦根神的儿子,天照大神的孙子,主管狂风,被人们视为风神。当人们怠惰的时候,一目连就会作怪,掀起狂风,破坏别人的家,把人吹跑,而一目连的原型就是台风这一自然现象。
因而,本着相似的逻辑,日本人也就把阻止元军入侵台风神秘化,相信这是天神的保佑与安排,这也是将“台风”神化的大背景。
而“台风”之所以被神化,首先是台风所取得的令人惊诧的“战绩”。元朝两次东征日本,都因台风而失败,第一次因台风而折损了近半兵力,第二次更是差点全军覆没。在台风的帮助下,日本才打败元朝的侵略者,在这样的情绪下,日本人自然会去美化、神格化这场台风一点也不为过。
其次,这样的神化可以起到恫吓敌军以及鼓舞士气的作用,在古代,鬼神之事对于战争结果的影响十分重大,而元日战争是日本列岛第一次面临重大的外部安全威胁。将台风神化,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战争战略的需要,可以有效的鼓舞日本战士的士气,同时也威慑元军及其盟友进一步的行动,有一种“吹口哨壮胆”的意味。
除此之外,将“台风”神化也符合日本统治者的需要。虽然日本在镰仓幕府的带领下,两次击败了元军的入侵,但是长期的防卫维护、军事动员以及战争消耗,成为日本政府和民众沉重的负担。镰仓幕府不得不长期在九州地区保有边防设施,民众赋税沉重,苦不堪言,幕府财政严峻,无法赏赐抗元将士,统治集团内部更是矛盾加剧。
为了缓和这些矛盾,日本幕府通过将“台风”神化来增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类似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统治者通过将台风神化为“应神天皇的神迹”这样的解释,以此证明现在的镰仓幕府的统治是得到神明的保佑、受到天皇的认可的。
参考文献:
1、余宗:《日军的神风特攻队》载《航空史研究》,1994年04期;
2、周思成 :《大汗之怒》,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周良霄、 顾菊英:《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