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杀神”白起最终被秦王赐死?白起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在秦横扫六合、兼并天下的残酷战争中,秦将白起亲自指挥了数十次重大战役,他东征西讨,攻城略地,战功赫赫,历史影响极其深远。
毫不夸张的说,白起用兵如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被一些人誉为“战神” ;但他用兵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歼灭战,且嗜血冷酷,杀人如麻,所过无不血流漂杵、残破灰灭,因此也被另一部分人形容为“杀神” 。与他为敌的必杀,已经缴械投降的还是要杀。
白起为秦国立下无数战功,可以说秦国之所以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白起功不可没 。可他最终还是逃不脱功臣的宿命:为秦王所忌,被迫挥剑自裁。
那么,白起是因为杀戮无度或功高震主而被秦王所忌惮,最终将其赐死的吗?他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
据《史记》、《战国策》等历史文献记载,周赧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94年),能征善战的白起就被秦昭王任为左庶长,率军攻夺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得手后继续挥师北进。韩、魏联军34万据险抵御,秦军的兵力不到联军的一半,双方对峙、相持,战事逞胶着状。
次年,白起利用韩、魏两军将帅不和、相互猜疑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分兵一部牵制韩军,集中主力猛攻魏军,将其彻底打垮后,再回过头去围攻韩军。
史载,是役白起取得了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俘虏韩军主将公孙焘的辉煌战绩。战后,他积功被攫为国尉。
周赧王二十六年,白起荣升为大良造(秦国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元帅),后统帅大军击魏,势如破竹,连克魏属61城。
周赧王三十六年,白起奉命率数万兵马攻伐楚国。楚是南方大国,也是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最广袤,人口与军队最多的强国,但君王昏庸,且与臣下不和,士气不盛,武备废弛。
白起能够动用的兵力不足楚军的十分之一,但他仍不惧艰险,决定长途奔袭楚国。
秦军顺汉水南下,一举攻克邓(今湖北襄樊以北),逼近楚国副都鄢(今湖北宜城) ,楚王急调数十万大军北上守鄢。
白起见楚军云集鄢,一时难以攻克,便在城西百里处筑坝蓄水,再掘堤冲灌鄢城,数十万楚国军民被洪水吞噬,秦军乘势攻取西陵(今湖北宜昌)。
翌年,白起率军一举攻克楚国的郢都(今湖北江陵),秦国将其(楚国都郢)改置南郡 ,白起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
周赧王三十八年,白起溯长江西上,攻克巫(四川巫山),再南下攻取黔中(今湘西大部与贵州的部分地区)。
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伐韩国,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歼灭13万魏军,驱赶两万赵军将士入黄河,尽数溺毙。
五十一年,白起率军攻韩,一直打到五十三年,才攻占了野王城(今河南沁阳),一举切断了韩国本土和上党郡之间的人员、物资联系。韩王畏惧白起,想割上党给秦以媾和,上党郡守冯亭恼恨暴秦,擅自把该郡17城献给赵国。
五十四年,一直觊觎上党的秦王派兵攻赵,秦军一举克上党,随即进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赵国名将廉颇率军坚守长平,他坚壁清野,深壕高垒,决不出战,秦军屡攻不下,一筹莫展。
秦派人携重金赴赵,极力挑拨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赵王果然以只善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军事经验丰富的宿将廉颇为帅。
第二年八月,赵括从邯郸来到长平前线,他一到,就立即改变廉颇的正确部署,准备与秦军展开决战,秦王将久战无功的王齕召回,改派威名赫赫的白起偷偷到前线指挥作战。为麻痹赵括,秦对此任命秘而不宣。
白起利用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且骄傲轻敌的弱点,刚一与赵军接触便佯装不敌,往后退却,赵括率军猛冲猛打,很快就追至秦军营垒。白起命一部坚守,令两万精锐迂回到赵军身后,截断其退路;另以5000骁骑猛冲赵军营盘,防止其出援。
赵括只知挥军猛攻,却忘了留后路,遂被秦军分割、包围,且与大本营断了音讯,他只得下令就地挖壕筑垒,转攻为守,白起见赵军虽然受挫,但伤亡不大,仍具战斗力,于是来了个围而不打。
一直困到9月下旬,赵军已经断粮,连战马都开始杀吃了,赵括几次组织突围都被秦军击退,在一次试图突破秦军层层包围的战斗中,赵括死于乱箭之下。
白起乘势发起总攻,四十万面无人色的赵军将士已无力再战,且群龙无首,于是全部缴械投降。
据记载,白起先是允许赵军集体投降,后又以“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 为由,除释放240名未成年士兵外,将其余的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活埋) 。(此事存疑,在此不做深入讨论)
长平一战,白起指挥若定,战略、战术运用娴熟,一气呵成,一举团灭45万赵军精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歼灭战先例。
史载,白起戎马一生,历大小70余战,从无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做起,凭战功扶摇直上,一直升到最高军职——大良造,并晋封为武安君,白起杀伐决断,攻必克,守必坚,手段残忍,六国人无不闻其名而色变。
长平之战屠戮赵国45万精壮之士,连同之前击韩、魏联军于伊阙,阵毙、斩首24万,攻楚副都鄢城时掘堤灌城淹死数十万人,攻魏时在华阳斩首13万,与赵将贾偃激战时溺毙赵卒2万,攻韩时的陉城之战斩杀五万,共有一百多万人死在白起手上。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青壮年几乎死伤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对抗,就连弱小的燕国都敢乘火打劫,出兵攻赵,万幸被重获起用的老将廉颇率部击败。此后,赵国虽然还有百战名将廉颇与李牧,但已大伤元气,被秦攻灭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了。
白起为秦国立下无数战功,最终还是遭秦王猜忌,不得不自尽而死。或许感到自己杀孽太重,长平之战后白起对无休无止的战争似乎感到厌倦与退缩,尤其是秦王命他统军灭赵,他以时机未到为由百般推诿,遂激怒秦王。秦相范雎嫉恨白起之功, 乘隙大肆挑唆他与秦王的关系,秦王遂赐其自尽。 白起临死前终于向命运屈服,认为自己不得善终是因为杀人过多应得的报应。是所谓“罪莫大于杀已降”,古人认为“杀降不仁”,他却活埋40万赵军降卒,于是连上天都容不下他了。但白起也说过,在当时的情况下,40万俘虏使军粮难以为继,如果释放他们,那么战争将难以停息,列国纷争、战乱不断的灾难也将持续下去,天下统一就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了。孰功孰罪,三言两语很难厘清,只能留给历史评说了!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