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是不能随便送的吗?但你一定收到过赠品伞
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将持续阴雨,赶在雨天来临前,阿明收到了女友黛西送的一把雨伞。伞很漂亮,是一把经典款的米白咖啡格子折叠伞。
他正高兴着,阿明妈妈却让他赶紧把伞退还给黛西。
“为什么?”
“别问了,你赶紧退给她再说。”
阿明的犟脾气来了,偏不按老妈说的做。几个月后,阿明和黛西因对接连发生的几件社会新闻的看法不同,两人由争辩到争吵,最后发展为三观不同、不能相容,感情直线下降,由情侣变成了普通朋友。
阿明妈妈叹气道:“我就知道事情会这样的,我让你把伞退给黛西,你不肯,结果你俩就散了。”
阿明愕然。老妈也太迷信了,伞,散,音同而已,黛西送他伞和三个月后两人分手,不过是巧合罢了。
阿明想起来了。家里还有好几把赠品伞,有家具城开张时送的,有买护肤品时送的,买家电时厂商送的。质量最好的那把赠品伞是订阅某报纸时送的,伞撑开后,伞面上印着鲜红的报名,广告效应很明显,只是那报纸早就停刊了。
阿明妈妈抓住最后这句话:“是呀!所以说不能送伞,不吉利。”
像阿明妈妈这样,对送伞有禁忌的人,不在少数。
西方人对于雨伞没有这样的禁忌,在多雨的英国,雨伞是常见的礼品和赠品。比如大英博物馆有赞助者的捐款制度,到了岁末,博物馆就会寄发给捐赠者一把雨伞,上面有博物馆方的印记。
伞至少在距今4000年前就诞生了,最早是用来遮阳的,也就是阳伞。我们的老祖宗在伞上涂上蜡或油,这样伞就有了防水效果,成了雨伞。
还记得戴望舒的那首诗吗?在江南的雨巷邂逅一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少年情怀总是诗。多年前我在岳阳君山旅游时恰逢下雨,便买了一把漂亮的油纸伞,撑开它行走在烟雨蒙蒙的岛上,自觉像画中人一样,美得不行。
起初还好好的,后来就不对劲了。衣服上莫名沾染了红红绿绿的颜色 ,雨水滴滴嗒嗒落在了头发上——伞破了。
那伞是工艺伞,只能欣赏,并不能用。大概是上面的桐油或蜡打得太薄,只够固定颜色,根本经不起雨水。
有些伞确实是作为装饰用的。17世纪英国女子的伞,小巧玲珑,上面缀着羽毛,十分华美。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伞是实用工具,可以避免被太阳暴晒,在雨天能够为我们遮挡风雨,为人类在变化的自然环境中提供一种保护。
伞有长柄式,也有折叠式,各有各的优点。相对而言,长柄的是比较牢固,不大容易被风掀起;折叠式比较轻便,便于携带。
我对伞最初的印象是一把黑色的长柄布伞,木质伞骨,金黄色的木头伞柄,手感特别光润。那次爷爷带我去坐茶馆回来,雨过天晴,并不需要打伞。伞很重,对于只有四五岁的我来说尤其沉重,但我偏偏图新鲜,非要撑着那把伞走。爷爷没办法,只得依着我。一阵风刮来,将伞从我手中夺走,直吹到了马路中央。待我爷爷把那伞拾回来,伞已被车轮碾过,散架了。
回家后,爷爷对奶奶撒了谎,只说那伞是被他弄掉在地上的。他被奶奶责怪了一通,我则躲在一边,看着爷爷对奶奶赔笑。
说真的,此后岁月中,我用过许多把雨伞,各种款式、各种颜色、各种材质,哪一把都比那笨重的黑布木柄雨伞要好看,我却忘不了那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