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谁杀了她》: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我被人背叛了,一个我最信任的人。”
接到妹妹和泉园子的电话后,身为交通警察的和泉康正从名古屋赶到东京,结果发现妹妹平躺在出租屋的床上。
身为警察的康正马上从现场的葡萄酒杯、安眠药、菜刀上残留的电线塑料、遗落的绳索以及未烧尽的相片中得出结论:妹妹死于他杀。
兄妹俩幼年丧父,母亲也早早过世。兄妹俩相依为命,是彼此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园子的死对于康正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工作原因,兄妹二人不得不分居两地。康正没想到这一通电话结束便是天人永隔。
康正不希望警察插手这件事,他想自己揪出真凶,查出真相,给妹妹一个交代。于是他向警察隐瞒了事实,引导警察得出自杀的结论。同时自己私底下展开调查。
令康正万万没想到的是,负责此次调查的警方队伍里有一个硬茬,那就是加贺恭一郎。加贺十分执着,破案时基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在案件的推进过程中,加贺明明知道康正故意说假证词,也不阻止他行动。还巧妙地透露给康正他所调查到的信息,两个人沿着不同的线进行调查,时不时进行信息互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康正收集了妹妹屋内的头发,并将头发分成了ABC三组,后来经调查发现,这三组头发分别是妹妹、佳世子、佃润一的。其中弓场佳世子是妹妹生前唯一的挚友。在康正的追问下,佃润一承认自己曾是园子的男朋友,也承认和佳世子是现男女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说,园子生前将自己的男朋友介绍给自己最好的朋友,不料佃润一看上了佳世子,随后向园子提出了分手。
关于园子的死
1.园子死于自杀:性格孤僻的园子接受不了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想自我了断但又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于是设计了一场看似他杀的自杀事件。书中有许多的提示:比如园子自己说要是被佳世子和佃润一中的一个杀死就好了;比如园子说周六回爱知县却没有收拾行李。
2.园子死于他杀:文中也给出了很多证据和暗示。如门没有挂链子、两个酒杯、外来的泥土、还有两人的头发等等。
那到底凶手是佃润一还是佳世子呢?
两个目的不同的人同时探究真相,一人破坏现场,另一人在破坏的基础上找寻答案。终于,康正说“答案已经揭晓”。在这一瞬间加贺也明白了真相。此时,对读者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园子和佳世子是很多年的闺蜜,园子有自己的性格,并且交友范围特别窄,加上两人之间的确有一份值得珍惜的友情。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凶手被锁定在佳世子和佃润一身上的话,那么最后时刻能够悬崖勒马的,肯定是佳世子而不是佃润一。
加上书中多处提到佳世子听到园子死讯时的表现,除了丧礼上那一笔模糊的一笑之外,其他时候都还是真情流露。甚至到了第五章,佳世子哭得一塌糊涂。
文中加贺对润一说:你在园子的酒杯里放入了多少药?一包还是两包?润一说是一包。桌子上那一包肯定是园子自己吞食之后自杀用的。其实是润一自作聪明。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很严重,却足以致命!园子和佳世子都是左撇子!而床头柜上的两个药袋,都是右手撕的!
佃润一就是典型的右手行事,第一章就提到,润一卖画收摊的时候,最后收了两个包,一个挂在左肩上,另一个则是右手提着。这是典型的右手为主。种种迹象都表明,佃润一的嫌疑比佳世子大得多。
就算我把灵魂出卖给恶魔,使得你们两人无法幸福地走到一起,到头来,我也依旧一无所得,只剩下一具抛弃了人性自尊的空壳。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本格悬疑推理小说,能让这本书常盛不衰的最大原因应该就是开放式的结局。虽然里面有谋杀、有死亡,但是,感觉上并不阴暗。因为失去爱情、遭遇背叛而变得疯狂,试图用揭破情敌不堪的过去的方式拆散他们,但终于还是决定收手。
园子觉得,这样做不仅不能挽回男友,反而会贬低自己的价值。虽然最后被谋杀了,但是园子的形象仍然是可爱善良的,而康正为了妹妹的逝去试图亲手报复凶手,却也只是威吓而并没有夺取凶手的性命,加贺作为警察,一方面积极地追查案情,一方面,又要防止康正走上歧途,总的来说,整个故事的基调仍然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