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香港的小历史故事
香港名字的由来
香港之所以叫香港,有过很多不同的解释。
有人认为,从前有一个女海盗名叫香菇,她利用这座小岛作为根据地,因此而得名。
也有人说,在香港的石排湾附近,有个大瀑布,水质甘香,航海的船只总在这里取淡水,所以称为香港。
还有人说,从前,这里是一个运输香料的出口小港,香港由此得名。但香港的香料并非都是本土出产的,而是从东莞各地运来,集中在石排湾,然后再出口运往各地。
1、香港的生蚝
香港出产生蚝,香港人也爱吃生蚝,除了冬天打边炉和酥炸、生吃之外,还懂得晒干之后制成蚝豉,再提取蚝豉的精华,这就是蚝油了。
香港新界的大埔海、元朗、后海湾,都以产蚝著称,而且很早就擅长人工养殖,而蚝田最理想的地点,就是咸淡水交界的海滨与小河口。
2、香港的冰块
广东人和香港人把冰块称为雪,所以冰箱就叫成了雪柜。
本来,雪是天上落下来的,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冰和雪的分别很清楚,但岭南的冬天根本不下雪,又难得结冰,以至于当地人冰雪不分。
明末清初的学者屈大钧著有《广东新语》一书,里面就讲到,广东天气暖和,当地老百姓没有什么时候结冰、什么时候解冻的概念。就算偶尔有一点点冰出现,老百姓把它当做是雪,又或者有一点点小雪下来,又把它们错当是冰。以至于很多广东人直到满头白发,都还不能分辨冰雪。
香港人称为雪的大冰块,早年间全是从遥远的美国航运而来的,今天的中环,有一条街叫雪厂街,就是当年储藏冰块的地点。这个雪厂逐渐发展,就成为香港后来有名的牛奶冰场有限公司。而之所以把雪厂建在那个地方,是因为当时的中环还没有经过第一次的填海工程,还是滨海之地,便于从船上卸下冰块运进仓库里。
3、粤语的“差人”
粤语里面的“差人”,你如果熟悉香港电影,大概会知道,指的是警察。
香港沿街流动的小贩,多数没有牌照,偷偷摸摸做生意,而且,香港有些地方在早晚还不允许小贩高声叫卖,有些区域,甚至根本禁止小贩发出声音叫买东西。搞得这些小商贩惶惶不可终日,也就难怪他们对于货物的叫卖声没有研究了。
4、香港的影视业
邵氏兄弟影业公司的邵逸夫先生,他不仅创办了大名鼎鼎的TVB无线电视台,还干了两件培养人才的事。
第一件是办艺员培训班,自己培养演艺明星。我们知道的很多香港大明星,都出身于这个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像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周润发等等都是从这里出来的,还有很多导演、武术指导也是这里培养的,像杜琪峰、王家卫等等。
另外一件事,是从1973年开始,TVB每年主办香港小姐竞选。我们熟悉的赵雅芝、张曼玉、袁咏仪、李嘉欣等等,都是从这条道路出身的。
风水轮流转,到了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因为大陆市场开放,香港电影又开始兴旺起来。电视业储备的这些人才,又涌进了电影业。所以,我们熟悉的那一代香港明星,大多都号称是影视歌三栖明星。
再后来,2000年之后,香港电影行业又不行了。但是大量的香港导演、演员等等开始北上,融入到大陆的电影行业,又重新焕发光彩。
写在最后
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一个民族被异族占领多年恢复自身的活力就需要同样长的时间,被苏联统治的爱沙尼亚要五十年,东德要四十八年。
香港被英军侵占发生于1841年1月26日,至1997年6月30日英国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在经历了156年的殖民统治之后,不可避免会带有英国那种气质,很骄傲,总会觉得那么多的地方还是香港最好。
香港既不是大陆这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开放空间心理性格,又不是美国那种要开拓和吸收的文化熔炉性格,是一种岛屿性格。
但是自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衰落的厉害,香港作为之前的亚洲金融中心反而没有体会到如英国本地大量中产阶级破产等等危机,香港存在一个时间上的错位。
但是近三十几年来,大陆迅速崛起,挟着高科技、基建等风雷之势一跃而起,反观香港却有了好时光一去不返的意思,尤其上海作为金融中心颇有在亚洲一言惊风雨的意思。
这种香港衰落和看着对岸崛起的复杂心态大概会带来恐惧。因为香港地铁依旧拥挤,高楼大厦林立,到处都是蚂蚁一样的人群。
这种看着本来差自己很远的穷亲戚,突然冒尖继而产生敌意的心理情绪和现代日常中的焦虑感如果结合西方煽动会很容易转化成为一小部分人的敌意。
总有那么些人认为大陆一点也不美,充满了罪恶,都是流水线工厂。
这有点像是一种征服她或者被她打败的复杂情绪,香港要么被她的同胞唤醒,要么就会被大陆淹没。
从1997年香港回归,如果加上被殖民的156年,不知道到了2153年的香港,会是什么样子,是否会和大陆融为一体。
#粤语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