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斗机发展史一
1、歼-5战斗机
歼-5是中国沈阳国营112厂就是现在的沈飞集团,在20世纪50年代仿制的单座单发第一代战斗机,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战斗机。
第一架歼—5下线
该机参照苏联米格-17Φ型战斗机研制,采用机头进气的后掠式中单翼气动布局。飞机全金属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低空机动性能好,装配中国仿制“涡喷-5”型发动机。
歼-5研制从1954年10月开始,1956年7月13日全部采用中国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1956年7月19日,歼-5原型机由试飞员吴克明驾驶首次试飞成功。歼-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歼-5的研制装备,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能够成批生产喷气战斗机的国家之一。
2、歼-6战斗机
歼-6中国自主生产第一代超音速战机。是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
歼-6型飞机是中国沈飞工业公司制造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
歼6
该机是一种国产超音速战斗机,曾是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国产喷气飞机,共击落20多架各型战机。歼-6生产了近4000架,在近40年的服役时间里,立下了赫赫战功,1986年停产。
歼6
3、歼-7战斗机
歼-7战斗机,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后转产至成都飞机制造厂和贵州飞机制造厂)制造的单座单发超音速喷气战斗机。该机参照苏联的米格-21Ф-13型仿制和发展,属于第二代战斗机。
歼-7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歼-7的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
歼-7战斗机曾批量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同时歼-7战斗机也是改型型号众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练型歼教7等,26个字母都快用完还在改进的第二代飞机,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让它变成传奇。
4、歼-8战斗机
歼-8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集团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歼击机),属于第二代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主力战斗机种之一,现正逐步退役,被第三代歼-10和歼-11所取代。
歼-8原型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由于早期歼-8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沈飞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歼-8的全天候型,改良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机舱盖、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改装武器系统等,成为歼-8Ⅰ;上世纪80年代,沈飞又开发出歼-8Ⅰ的升级型号歼-8Ⅱ。
歼-8II使用推力进一步增大的涡喷-13A(WP-13A)发动机,机体进气道改用两侧进气布局,从而腾出机头空间安装更大的火控雷达和更多的电子设备。中国空军从2011年开始除役老旧的歼-8战斗机。
中美撞机事件,又称81192撞机事件,发生于2001年4月1日。当天,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侦查飞行,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II战斗机监视拦截,其中一架在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死亡。而美国军机则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
歼-8是中国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的飞机,从那日起4月1日不再只是愚人节,而是一个缅怀英雄的节日。
五、歼-9
歼-9为成飞机集团所制造的截击机,其设计方案几经波折,在功能定位上也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突出空战性能、兼顾截击作战,这种状态下要求大马赫数2.3、升限20000米左右;第二种是突出截击性能,要求最大马赫数2.4-2.5、升限22000米左右。
风动模型机
随后设计单位选出了4种机翼平面形状,分别是后掠50度和55度的后掠翼、57度的三角翼,和带有两种前缘后掠角的双三角翼,均为常规布局,并制作了风洞模型,确定采用55度后掠角的三角翼,称为 IV 方案。
选定 IV 方案主要是除了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外,其他总体布局和机身结构与歼﹣7、歼﹣8差不多,成功的把握比较大。但后来的风洞试验发现这种布局下机动性不够理想,于是又提出了无尾三角翼布局的 V 方案,前缘后掠角60度,但这时已经进入1967年,研制工作受到干扰,加上有些技术难题也一时难以解决,1968年初歼﹣9暂停研制。
虽然歼-9失败了,但是,歼-9的研制过程,为我国军工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以及实验数据,可以这么说没有歼-9就没有歼-10,没有我们的第三代机战斗机!
最后,为我们的军工人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