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 小篆(1)小篆 小篆代表作品
小篆(1)小篆 小篆代表作品
小篆:
小篆(秦篆)由大篆简化而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规范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令丞相李斯统一全国文字。《说文解字·叙》记“......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文字。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书法史进入秦篆时期。
小篆书体更趋简化,字呈方形竖势,线条圆润匀称,是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是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秦小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刻石书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出巡全国各地,尤其是现山东各地,立碑勒铭用以记述统一全国的功绩,并有七块刻石闻名于后世,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以及“会稽刻石”。其中“泰山刻石”和“琅邪刻石”原石流传至今,但均已残损严重,其他刻石早已不见踪影。
传世代表作《泰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趋于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
小篆和大篆的字形比较:
甲骨文 大篆 小篆字形比较:
小篆代表作品:
小篆代表作品史上有七大刻石,分别是山东泰安的泰山刻石、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刻石、山东烟台的之罘刻石和东观刻石、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河北昌黎县的碣石刻石、浙江绍兴的会稽刻石。为秦始皇歌功颂德之辞及书法,同出于当朝宰相李斯之手。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残存十字:“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缺。
《泰山刻石》 摹刻本(安国北宋拓本)
各纵27.8厘米 横14.3厘米
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琅琊刻石》
琅邪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巡行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西南),立层台于山上,刻石纪功,“颂秦德,明得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录,共四百九十七字,篆书。后秦二世又加刻诏书及从臣姓名七十九字。今有残石存世,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文字可见者凡十三行,八十七字,皆已漫漶。《琅玡台刻石》是秦代传世最可信的石刻之一,笔划接近《石鼓文》,用笔雄浑秀丽,结体严谨工稳,确实为小篆第一代表作。
《琅琊刻石》摹刻本
碑帖中的“五夫杨樛皇帝”
《峄山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
李斯书 高218厘米,宽84厘米
公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嬴政到东方出游,来到邹的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在峄山树立了这块刻石,正面、左侧面镌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立于峄山书门。刻石主要为秦始皇歌功颂德,宣扬其统一六国的成果。此碑后被北魏太武帝曹操登峄山时推倒。但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当地官民因常疲于奔命送往迎来,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残损不堪,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叹惜秦碑被毁,便将流传于世的拓片摹刻予枣木板上。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句。
此刻石,《史记》中没有记载,只存五代时南唐的徐铉摹本,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郑文宝根据徐铉摹本重新刻石与长安,新刻石现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碑阴有郑文宝题记。《峄山刻石》摹刻之甚多,而首推此石最佳。
《之罘刻石》
《史记》载: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其巡视的基本线路图是:先登位于山东的邹县的峄山,然后再登泰山;再之后,北上莱州、龙口、牟平一路沿海边东行,抵达荣成市成山头之后,又折返烟台,最后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碣石刻石》
秦始皇三十二年 (公元前215年) 第四次出巡。目的地是碣石和北方边塞。到碣石,始皇在此驻跸(行宫遗址在北戴河金山嘴)。使燕人卢生与韩人方士韩终、石生、侯公求仙人羡门、高誓的不死药。刻碣石门,是为“碣石刻石”,亦称“碣石颂”、“碣石门刻石”。
《碣石刻石》 摹刻本
《会稽刻石》
《会稽刻石》是秦始皇巡游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即题为《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
《会稽刻石》摹刻本
图文收集于网络。文字有改动。图片有缩放剪裁。意在宣传、推介、分享、欣赏。若涉及版权请在评论区告知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