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半年,丈夫上门死缠烂打,不是因为还爱,是因为不甘心
我是璐璐,有个靠码字实现自由的作家梦,每日更新情感故事,欢迎关注!
李芸与丈夫谭志新已经离婚半年,但是丈夫谭志新还是不断地上门骚扰,纠缠,让李芸觉得十分苦恼,都不敢自己出门。
按理说,已经离婚,就应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谭志新为何会对前妻如此纠缠呢?难道他还爱着前妻?
01 做试管生下一儿一女,依旧没能保住婚姻
李芸与谭志新是在母亲的介绍下相识的,当时李芸一家都觉得谭世新很老实,便把李芸嫁给了谭志新。
结婚后,李芸与谭志新一直没有孩子,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因为李芸无法生育,为了保住这段婚姻,也为了弥补对谭志新的亏欠,李芸家拿出了三万元,做了试管婴儿。
李芸顺利地怀上了孩子,生下了大女儿。
原本李芸觉得,婚姻不能没有孩子,生一个孩子就够了,但是她没想到的是,刚生下女儿没多久,谭志新的家人就要求她生二胎,因为他们想要孙子。
谭志新的父亲,甚至威胁李芸说如果你不生,你别怪我的儿子在外面找别人。
无奈,李芸再一次通过试管婴儿怀上了儿子,原本李芸以为这下算是圆满了,可她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怀二胎七个多月的时候,谭志新竟然因为检查的费用问题,动手打了她。
从那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就有了裂痕,再加上谭志新的母亲是聋哑人,没办法帮忙带孩子,李芸平时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生活的很压抑。
无处发泄的李芸,在生下二胎后,滴酒不沾的她,开始用喝酒的方式麻痹自己。
谭志新也开始家暴李芸,多次殴打她,让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的时候,李芸什么都没要,净身出户,还背负了一些债务,两个孩子按照离婚协议一个人抚养一个。
按理说,虽然婚姻失败了,但是既然离婚了,也就没什么好纠缠的,各自都自由了。
但是在这场离婚背后,却隐藏着很多婚姻的隐疾。
02 妻子因烦闷出轨,丈夫因孩子挽留
离婚后,谭志新多次上门要求复合,都被李芸拒绝了,恼羞成怒的谭志新做了很多可怕的事情。
他竟然想要清醒带走李芸,还曾经企图把李芸放在后备箱里带走,甚至拿着刀威胁李芸,还把李芸打得鼻青脸肿,每次都是报警才脱身。
李芸因此生活在恐惧当中,惶惶不可终日,谭志新为何会做出如此举动呢?
谭志新说,六一的时候,因为女儿说想妈妈,他就带着孩子来找李芸,结果李芸不开门,他一气之下就把门踹开了。
他对李芸如此绝情,不管孩子的行为,十分气愤,也坦荡地说,自己之所以会追着前妻不放,是因为不甘心,而且离婚也是因为妻子出轨。
原来在2019年的时候,他与李芸吵架,李芸曾经带来一名自称是表弟的男子给自己撑腰,但这个男子谭志新从来没见过。
谭志新问过亲戚后,才知道,那个男子根本不是李芸的表弟。
再后来,李芸外出工作,从李芸朋友那得知,她与一个夜宵摊的老板走得很近,谭志新调取李芸的通话记录发现,两个人打过一千多次的电话,好多电话都是深夜打的。
李芸也承认,自己不爱谭志新了,变心了。得知李云变心后,原本谭志新已经想好了,离婚了事,但是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他有不甘心,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找李芸复合。
对于出轨,李芸并不承认,但奇怪的是她现在就与那个夜宵摊的老板,王江住在一起。
王江也不承认自己与李芸是情侣关系,他说他不干涉李芸的决定,李芸要复婚什么的,都可以。
王江自己也有一个烂摊子要收拾,他四十多岁,已婚,有一个女儿,妻子坐牢了,他还欠了很多债。
王江说,那个时候李芸经常来喝酒,他是看这个女人太可怜了,才成为朋友,后来李芸一被家暴就找他。
现在两个人住的地方是员工宿舍,因为来了新员工,没有房间了,两个人才住在一起。
这个解释有些苍白,但又不得不说,这三个人,都有错,但是也都有点可怜。
谭志新相符合,他的父亲却不答应,说谭志新没有骨气,在他的父亲看来,李芸已经出轨了,就应该离婚。
但谭志新却不这么想,他不想孩子缺少母爱,不想自己的家不完整,哪怕李芸不爱他,只要她回来,自己就算有个精神支柱,好专心奋斗。
谭志新跟李芸保证,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家暴,并答应李芸只要她回来,就原谅她。
想到孩子,李芸沉默了,那毕竟是她两次试管,受了很多罪才生下的孩子,但她还是决定不复婚。
女儿虽然判给了李芸,但李芸从来没管过,谭志新见李芸不回头,就说,你现在不管孩子,老了也别来找他们。
李芸含着泪,说自己不会找。
最后,劝说下,李芸答应会尽量在周末的时候来看孩子,带他们玩,说完之后匆匆地离开了。
璐璐说: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李芸出轨是不对的,但是能感受到她在婚姻生活里过得很窒息,丈夫家暴,公婆不理解,两个孩子嗷嗷待哺。
她自己没有力量承担这一切,就向外求助,选择了王江作为自己的安慰,只是王江并不是救赎,而是另一个深渊。
不记得是谁说过了,出轨的男子,总觉得自己找到了解药,但其实是毒药。
谭志新对于前妻如此放不下,也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他终于知道了带孩子的辛苦,需要一个“免费的保姆”。
既然如此,李芸不回头可能也是对的,只是可怜了两个孩子。
你身边有离婚的夫妻吗?他们为什么离婚?离婚后过得更好了,还是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