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派那么弱,鲜于通那么坏,他怎就成了六大派围剿光明顶的总指挥
在倚天屠龙记时代,新时期的武林格局形成,就是六大门派对抗明教,而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这一战,可以看作是在没有其他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正反派的一次总决战。
这一战的看点很多,而常被大家忽略的一大看点,就是这一场能够决定江湖格局的旷世大决战,其总策划总指挥,既不是六大门派之首的少林高人,也非武当派泰山北斗级大宗师张三丰,反而是区区一个只有这么一次直接出场机会的、且名不见经传的华山派掌门鲜于通,这实在有点滑稽。
在倚天时代,华山派那么弱,掌门人鲜于通人品又极差,他到底凭啥能够指挥六大门派去围攻光明顶?
【1】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要先说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六大门派为什么会和明教结怨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释。
一种说法是:明教光明左使者杨逍,觉得明教本就是波斯的拜火教传入中原的结果,其教徒行事风格与中原人大不相同,所以,中原很多人都认为明教是邪教。
另一种说法是:六大门派的托词,就是明教高手横行无忌,多次惨杀六大门派和其他江湖高手,特别是金毛狮王谢逊,一个人半年之内就杀了有名有姓的江湖高手三十余名,属于穷凶极恶。所以,必须要合力除去。
但是,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没有说到根本上。
杨逍所说的,实际上是历史上的明教传入中原之后的情况,并不是武侠位面的明教。历史上的明教,影响力远没有武侠位面这么大,虽然多次组织武装起义,但更多是民间百姓不满官府腐败无能,而寻找的组织基础。和之前的太平道,后来的太平天国是一样的。
在武侠位面,明教号称数万教众,还是很有基础的,并不是哪个江湖人都会敌视明教,更不要说明教高手众多。一般的江湖人,哪个又敢得罪明教中人呢?
谢逊的滥杀无辜,的确是加快了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进程,主要是因为他杀了少林实力最强的“空”字辈四大神僧之首的空见。少林派在寻找谢逊不得的情况下,有可能把怨气撒到明教身上;
崆峒派参与这一战的原因也与此类似,谢逊曾经前往崆峒派抢夺七伤拳拳谱;
而峨眉派灭绝师太,则是因为师兄孤鸿子死在杨逍手下;
华山派鲜于通,更是因为其杀害了自己的师兄,加之对胡青牛的妹妹胡青羊始乱终弃,造成对方自尽,害怕事情败露,所以要灭了明教。
说起来,这一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明教的实力越来越强,势必在江湖中抢夺属于六大门派的地盘,在前教主阳顶天活着的时候,六大门派不敢动,等到阳顶天死了,明教众多高手还在,六大门派一时也不敢动。
只有确定明教高层四分五裂,范遥失踪,谢逊下落不明,殷天正自立门户,而韦一笑、五散人,甚至五行旗都和杨逍不和之后,六大门派才敢于动手。
【2】
而之所以这一战是鲜于通策划,在于这一战并不能由顶级门派号召,也就是不能由少林派和武当派号召。为什么呢?
因为这两派的实力最强,如果响应他们号召,就等同于其余四派承认自己是少林武当的小弟,这就影响了自身的独立性,所以峨眉、华山、昆仑和崆峒都肯定不答应。
要知道,六大门派只是一个势力集团,并不是一股势力,彼此之间明争暗斗还多得很。而只有强大的敌人,才能使他们暂时团结在一起,而为了平衡各方的小九九,就需要一个有身份,但定位不能过高且智慧过人的人物来组织,鲜于通最合适了。
鲜于通虽然人品低劣,但是在正派当中名声很好,崆峒、昆仑前来不觉得被命令,而少林武当前来,也不觉得以大欺小,刚刚好。
鲜于通亏心事做得最多,其实对于扫平明教最为紧迫,所以,他的积极性也最高。
同时,华山派还有一个最有利的条件,那就是在六大门派当中,相对距离光明顶远近适中,便于居中调停。
而这一战的原计划,其实打算对付的明教势力并不多。当时的光明顶,实际上只有杨逍率领手下的四门在。
六大门派预计黛绮丝、范遥、殷天正、谢逊、韦一笑、五散人这些人,都是不来参战的。所以,六大门派完全可以灭掉杨逍,就算五行旗也来,凭借少林武当的硬实力,也可以取胜。
而一旦全歼杨逍手下的四门和五行旗,灭了光明顶的圣火,明教就算是覆灭了。如此,别的门派得了实惠,而鲜于通则是不仅得了实惠,还得了名声,也算是皆大欢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