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五代十国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五代十国是什么时候,何况是五代十国中的英雄人物了,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五代十国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朱温 (825—912)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创建者(907—912)。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士。早年加入了黄巢起义军,后来背叛投靠了唐朝,赐名为全忠,任唐宣武节度使,后被封为梁王,天祐四年(907年),废掉了李柷,自立为帝,改名为晃,定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并建立了后梁王朝,他最终被儿子友珪所杀。
石敬瑭,公元892年至942年,“后晋高祖”,是五代晋王朝的创建者,沙陀部人氏。他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清泰三年(936年),他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缴纳岁贡,并认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等条件,向契丹借兵以灭后唐。此后,他受封为大晋皇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晋朝,被史书称为后晋。
刘知远,公元895年至948年,即“后汉高祖”,是五代汉王朝的创建者,于公元947年至948年在位。他来自沙陀部,原为后晋河东节度使。在开运四年(947年),契丹攻入开封后,他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宣布称帝,沿用了后晋的年号,以此争取后晋旧臣的支持。他在称帝的同时,下达诏令给各道,禁止为契丹搜刮钱财,收买民心。契丹北撤后,他选择在汴(今河南开封)建立都城,并定国号为汉。因此,他被历史称为后汉。
郭威(904—954),尊称为“后周太祖”,是五代时期周王朝的创始人(951—954)。他出生于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原为后汉天雄军节度使。在乾祐四年(951年),他起兵反汉,并在汴(今河南开封)称帝,国号为周,被史书称为后周。
在郭威的统治时期,他重视文臣如范质等,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革除弊政。他提倡节俭,严惩贪官,废除了苛捐杂税,奖励生产,被誉为五代时期有作为的君主。他的治国手法理性而稳健,以官方语言描述之,郭威的统治风格展示了他的严谨和理性,为后周王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世宗柴荣(921—959),又称“柴世宗”,是中国后周时期的皇帝(954—959),出生于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他是太祖郭威的养子,并在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柴荣在政治上革新了旧的制度,严明了法律和纪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并积极训练军队,为后周的统一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领导下,后周先后攻取了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淮地区14州。此外,他还向北攻打辽国,收复了莫、瀛、易三州,以及瓦桥等“三关”之地。
这些成就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柴荣成为了五代时期有作为的君主之一。他的治国手法以法治为基础,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使得后周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繁荣和强盛。
钱鏐(公元852年至932年),五代吴越国的创始人(公元907年至932年),字具美(也作臣美),籍贯为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他曾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在昭宗时期,他担任镇海节度使,因在讨伐越州军阀董昌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被提升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并拥有两浙十三州、一军之地的管辖权。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他被封为吴越王,以杭州作为都城。在他的统治期间,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海塘,并在太湖流域建造了堰闸以利于水利建设。
景延广,生于公元892年,卒于947年,祖籍陕州(今河南陕县)。字航川。在五代时期,他曾担任侍卫马步都虞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等重要职务。在石敬瑭去世后,他协助少帝登基,并出任宰相。
景延广在政治上表现出坚定的立场,他反对向契丹称臣,曾公开宣称与契丹断绝关系。然而,在契丹军南下进攻时,他作为上将率领军队进行防御,却并未敢主动出击。当敌军撤退时,他也并未敢追击。
由于景延广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少帝及桑维翰的猜忌,他被调离中央,出任洛阳留守。在开运三年冬(947年初),当契丹军灭后晋时被俘虏。次年自杀身亡。
桑维翰,公元899年至947年,出生于五代时期的洛阳,字国侨。他曾是后唐同光年的进士,最初为石敬瑭的掌书记。在石敬瑭称帝的策划中,他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亲自前往契丹寻求援军,为此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
在后晋建立后,桑维翰先后担任集贤殿大学士、枢密院使等重要职位。他的执政理念始终主张臣服于契丹。尽管在少帝时期他仍然辅政,但后来由于遭受猜忌,他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开运三年冬(947年初),就在契丹军即将攻入汴京的前夕,少帝秘密命令张彦泽将他杀死。
冯道,生于公元882年,卒于954年,籍贯为瀛州景城,今位于河北交河东北。字可道,是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后唐、后晋两朝,历任宰相之职。当契丹灭后晋时,他被任命为太傅。在后汉、后周时,他又担任太师、中书令等要职。
冯道历经五朝,曾三次入主中书,担任宰相职位长达20余年。他自称为长乐老,并撰写了《长乐老自叙》一文。然而,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正面,常常予以非议。尽管如此,他仍以其杰出的政治才干和学术成就受到肯定。
冯道在校定和刻印《九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举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这一成就被誉为“五代监本”,标志着官府大规模刻书的开始。
王朴,五代后周时期东平(今属山东)人士,字文伯。在北汉乾佑年间,他成功取得了进士头衔。随后,他东归故里,被周世宗任命为掌书记,并向他献上了平边策。王朴主张先攻取江淮地区,再取吴蜀,最终消灭北汉。由于他的主张深得世宗信任,因此他参与了综理国事。在后周时期,他一路高升,直至成为枢密使以及东京留后。王朴在历法方面有着精湛的研究,并著有《大周饮天历》及《律准》,这两部作品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