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盲山》:再不忍心观看第二遍的一部电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施诈、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电影《盲山》海报
关于《盲山》这部电影我曾经发过一篇微头条,限于篇幅的原因言之未尽,心里总想着写一篇长图文,可以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宣泄出来、一吐为快。
然而为了创作这篇文章,我需要将这部电影再看一遍。观看的过程是如此的压抑和漫长,焦虑、愤怒、无奈…种种情绪拥堵在心头,几乎让我喘不过气来。
看完电影查找相关资料的时候,有关拐卖妇女的一宗宗真实的案例更是触目惊心!
自2009年4月9日全国“打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公安部部署,截至2011年3月14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2946起,拐卖儿童案件7867起,打掉4535个拐卖犯罪团伙,解救被拐卖儿童13284人、妇女23085人。
2005年前后,熊梅、范德芬、周顺刚等贵州籍人贩子将42名青春女子从贵阳市拐骗至安徽广德县,并伙同广德当地犯罪嫌疑人将被拐女子以人民币6000至15800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他人为妻。在被拐卖的42名女子中,有8个是15、16岁的初三学生,后来被解救回家的12名,下落不明的14名,有16名留了下来。一些被拐女子惨遭蹂躏,生不如死。
结合以上两组数据和案例,我们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一方面我们必须为公安部门做出的“打拐”行动给予极大的称赞,每破获一起案件,就至少有一名无辜的妇女被解救。
另一方面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些已经破获的案件以外,仍有无法准确统计的一组数据,那就是被拐卖却又没有任何线索的受害者人数,这个数字有可能更加叫人心惊。
电影《盲山》海报
曾经拍出《盲井》收获众多国际大奖的李杨,我无法想象这位“特立独行”的电影人是如何说服自己并且鼓足勇气拍摄《盲山》这样一部电影的。
本片的剧本是李杨根据多名被拐卖妇女的真实经历所创作,剧情和细节几乎可以看做真实案例的情景再现,就连拍摄外景地(陕西省周至县厚畛子镇殷家坪村)的选择都带着某种程度上的真实性,该村子里就有被拐卖的妇女。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除了女主角白雪梅的饰演者黄璐以及乡村老师黄德诚的扮演者贺运乐是正经科班演员以外,其他人几乎都是当地的群众和非职业演员。
在海外完整版的剧情里,黄璐这位刚刚毕业于北影的女演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艰苦的拍摄环境和倍加压抑的情节,都让这位女孩子吃尽了苦头,但是影片最后呈现的效果不禁叫人叹服,她绝对是一位难得的敬业的能吃苦的好演员!
《盲山》(海外版)的剧情不复杂,90年代初,刚毕业的大学生白雪梅外出打工,被“好心老乡”卖到了一个北方小山村,“嫁”给了又老又丑的黄德贵。几次逃跑不成,还生下一个孩子。
收到求救信的父亲带着警察前来解救,结果遭遇村民的阻拦,警察只能先去搬救兵。黄德贵趁机准备将白雪梅带到山里,白的父亲拼力保护反遭挨打,情急之下的白雪梅握紧菜刀朝着黄德贵抡了下去…
国内上映的“和谐版”结尾略有不同,警察和父亲顺利解救了白雪梅,只留下了那个孩子…
尽管情节简单,可是观看的过程中,相信每一位观众的心中都是“备受煎熬”的,恨不得早点结束。
通过《盲山》这部电影还有上面这些冰冷的数字,我能想到什么,那些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子陷身地狱时的绝望与无助,那些贪婪无度、毫无人性的人贩子是多么的可恨与该杀,那些收买妇女并加以残害的买主们——其嘴脸是多么的丑恶与无耻,那些冷眼旁观、包庇遮掩、助纣为虐、暴力抗法的群众是多么的愚昧和冷漠!
就像那句话说的,发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接下来小编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近电影里的这些人,解读一下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分析一下这个所谓的罪恶牢笼是这么一步步造成的。
挺着大肚子的白雪梅
▎白雪梅:死,容易。难的是怀着希望活下去
作为本片的受害者,被拐卖以后的白雪梅所作出的抗争与自救无疑是极其让人敬佩的,尽管结局依然悲惨,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个有想法有脾性有智慧的女孩子。
最初的几天里,被黄德贵强行侵害的白雪梅也经历过绝望和无助,所以她选择了割腕自杀。被救以后的她受到了几位老乡的“真心劝解”。坦白说,这几位同样被骗的女人说的话某种程度上是对的,死,很容易,难的是怎么活下去。
反过来说,只要不死,逃出生天就有希望,尽管那希望很渺茫。
白雪梅一次逃走不成,就有第二次,甚至为了筹措路费,甘愿出卖自己的身子。
满口承诺救她出去的农村老师黄德诚在偷情事发以后选择退却和远走,白雪梅没有大哭大闹或者心如死灰,依然尝试着通过寄信的方式设法自救。
得知邮递员与黄德贵蛇鼠一窝以后,便设法通过李青山继续传递信件,并最终得救。
需要特别说明的有两点:
据相关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众多的真实案例中,高达77%的受害者的学历一般都比较低(小学初中居多),眼界见识也比较短浅,而且受其传统婚嫁观念的影响,尽管无一例外都尝试过逃跑,然而在逃跑失败以后又或者有了孩子以后,“被屈服或者认命”的占比相当的大。甚至在被解救以后,因为舍不下孩子或者出于羞愧,选择跟买主继续过日子的更是多见。很难说她们的想法和选择是对是错,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永远无法站在她们的角度去理解某一种行为和活法。白雪梅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很大程度上女性自我意识更强,思想上也更现代化,不认命不屈服就是最好的例证。
本片的剧情尽管大部分地方都真实到残酷,但是导演却又保持着一定的克制和怜悯。真实的案例当中,买主为了防止受害者逃跑往往会给她们戴上铁链(有的甚至直接锁在牲口棚或者地窖),更甚者直接打断其腿脚,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受害者只不过是他们的泄欲工具和生育工具。电影里的白雪梅种种逃跑的行为还能“完好无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白雪梅与黄德诚
▎ 黄德诚:负心多是读书人
黄德诚,这个村子唯一一个高中毕业的乡村老师,表面上看着彬彬有礼、热情善良,背地里却是个有色心、有色胆可就是没有良心的负心汉。
每次见面前都是满嘴的海誓山盟,和白雪梅欢好以后呢,各种搪塞和转移话题,套用网络上比较火的一句话——“你就是馋她的身子,下贱!”
东窗事发以后,在“被公审和清债务”——一个要脸一个要钱之间,还是选择了保着那张“可怜又廉价”的脸面,至于白雪梅的事情,则是一言不发,最终远走他乡。
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小人物,像极了现实里的某些人,禁不住诱惑,管不住欲望,可是关键时候又没有那个胆子和担当。
买主黄德贵一家人
▎ 黄德贵一家人:良心坏了,人就坏了
黄德贵的父母都算是典型的“山里人”,一方面法律意识淡薄,即算知道拐卖妇女是犯法的,可是出于“父母心和传统的思想观念”,就把自己的良心给埋起来了。尤其是黄德贵的父亲面对儿子的“无能和胆小”,竟然帮着儿子对白雪梅实施了侵害,简直是罪无可恕。
黄德贵的母亲怎么说呢,很典型的农村妇女,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封建旧思想”毒害的一个群体,一心就盼着有个儿媳妇给家里传宗接代,可是面对白雪梅的惨状却视而不见,其心可恶。
黄德贵就不用说了,村子里的老光棍儿,也是此类案件的原始群体,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对于白雪梅这样的受害者,态度粗鲁蛮横,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
这一家三口的罪恶行径就是真实案例中的常见表现,多少无辜的受害者就是在他们的“家中”饱受摧残与折磨,以致精神失常的受害者屡见不鲜。
同村被拐卖的妇女被集体拉往山上,躲避领导视察
▎ 村委会:可怕的罪恶保护伞
影片里不只一次出现过村委会的身影,这里面的村委主任面对白雪梅的哭诉自然心知肚明,可真是做到了“秉公处理、为民做主”,一套接一套的官话敷衍了事甚至包庇纵容。
为了应付上面领导的检查,事先派人将村里被拐卖的妇女拉倒山上,自己就在村里陪着领导走个过场。
白雪梅的父亲带着警察前来营救女儿,遭遇了村民的暴力抗法,可是村委主任呢摆谱儿摆架子,就是不解决问题,这既是对于村民暴力行为的默许,更是一种对于法律的蔑视。
至于他这么一个小村官为何这么有恃无恐,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也不难猜,但是我这里就不愿意讲了。
事实上,公安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解救受害者是一个难度和风险相当大的一个工作,说是有生命危险也不为过。而在这里面很大的一个阻力就是来自于当地村委会的包庇和纵容。
当地村民拦截警车、暴力抗法
▎ 村民:愚昧、自私和冷漠
有句俗话讲得好,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为什么被拐卖的妇女几乎都很难逃出去,除了买主的禁锢以外,但凡村子里有一个热心的村民帮忙就能给予受害者极大的被救可能性,传递一封书信又或者报警几乎就是举手之劳,可就是这个举手之劳为什么在现实里就看不到呢?!
同样的生活困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某些偏远山区,由于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等多方面原因,大多数农民生活水平始终徘徊在贫困线上下,如此一来“昂贵”的彩礼也就是老婆本就成了极大的困难。再加上当地顽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极其淡薄甚至缺失的法律意识,一系列原因催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与其花更多的钱娶老婆不如花更少的钱买老婆。
这种想法一旦产生或者说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像见惯了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村民便见怪不怪继而争相效仿,毕竟谁家还没个等着娶媳妇的老小子。
自私与同谋心理基于以上的原因,村子里一旦有哪家买了“媳妇儿”,其余的村民大多是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甚至是互相袒护和包庇。
就像电影中的一帮老光棍儿一样,见到黄德贵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媳妇”没有任何的同情和怜悯,反倒是一脸的猥琐和艳羡,就恨自己没赶上这好事。白雪梅两次逃跑,又是这些人“出手帮忙”给抓了回去。
其他的人呢,一方面不想管也不敢管,为什么呢,都是乡里乡亲的,别人好不容易“娶个媳妇儿”,你要是给搅和黄了,“良心”过不去,村子里的闲言碎语和白眼你也抗不过去。更何况他们也许想的就没那么多,不然也不至于遇到警察执法,竟能“不约而同、齐心协力”暴力抗法。
帮助白雪梅的李青山
▎ 李青山:孩子,幸好还是个孩子
最后需要讲一讲电影里的孩子李青山,正是这个心地纯良的孩子帮助白雪梅寄出了求救信。
我们得说幸好李青山还是个孩子,心里尚未沾染上世俗的自私和欲望,白雪梅热心地教他读书写字,他心里是记得这一份好的。面对白老师的困境,李青山可能已经见了太多,出于对白老师的敬爱,帮助她也算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可是在千千万万的现实案例中,那些受害者没有遇到过李青山这样好心的孩子,唉……
电影《盲山》片头
▶文末寄语
关于《盲山》这部电影,我应该不会再去观看,解读的文章恐怕也不会再写,心理所承受的压力和压抑实在太大。但是关于拐卖妇女(包括儿童)的案件小编会持续关注。
那些被拐卖的受害者在父母眼里她们还是孩子,在我们看来就是姐妹,我们对于那些人贩子和买主的态度只有一句话,接受法律的严惩,绝不姑息!
在此向拍出此片的导演李杨以及主创团队表示最真诚的敬意。
向那些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反拐”公益计划的志愿者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向那些奋战在“打拐行动”一线,尽心尽责的公安干警致以最高的敬意。